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类来源于褐藻的海洋硫酸多糖,具有抗凝血与促凝血、抗氧化、抗炎、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目前,以褐藻多糖硫酸酯为主药的上市产品只有海昆肾喜胶囊(国药准字Z20030052)。该药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然而该药只有胶囊剂型,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因此,基于其化学特性开发新型缓释制剂对拓宽该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课题首先对所得褐藻多糖硫酸酯进行基本理化性质表征。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与多角度激光散射仪联用测定其分子量为2.271×105Da;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摩尔百分比为甘露糖(Man):氨基葡萄糖(GlcN):鼠李糖(Rha):葡萄糖醛酸(Glc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木糖(Xyl):岩藻糖(Fuc)=0.08:0.02:0.03:0.08:0.04:0.16:0.02:0.56。通过比较粉末直接压片、湿法及熔融法三种不同制粒方法,从片重差异、硬度及脆碎度等方面对所制得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进行考察,得出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的最佳制备方法为湿法制粒。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采用正交和响应面设计实验分别对缓释片的处方进行优化,经过优化筛选,最终得出缓释片的最佳工艺处方为:主药褐藻多糖硫酸酯占片重41%,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占片重的20%,羧甲基纤维素钠占片重的20%,十八醇占片重的13%,乳糖占片重的5%,硬脂酸镁占片重的1%。通过对所得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考察发现,在最优处方条件下,批内释放及批间释放均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最优处方制备所得缓释片在2h、6h及12h内平均药物累积释放分别为32%,64%和92%。模拟人工胃液及肠液的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能够在人工胃液中保持稳定,在小肠液的弱碱性环境中有缓释效果。利用Origin 9.1软件对体外释放进行分析,通过研究零级释放、一级释放、Higuchi释放及Ritger-Peppas释放,发现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体外释放动力学符合一级释放模型,具有明显的缓释释放特征。进一步释药机理研究发现,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Ritger-Peppas释放模型中指数n=0.6015(0.45<n<0.89),即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以Fick扩散和骨架溶蚀扩散两种方式共同作用释放药物。通过对所得缓释片进行外观、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及体外释放度研究,我们初步建立了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的质量标准。制备所得三批不同批号的缓释片外观光滑,内容物为浅褐色粉末,无臭,气微。通过鉴别检查,批内及批间体外释放度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要求。上述研究结果为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的进一步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综上所述,本课题对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的制备工艺方法、辅料的选择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及缓释片处方优化等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成功制备了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结果表明,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放模型,在该模型下,药物释放以Fick扩散和骨架溶蚀释放为主。此外,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初步建立了褐藻多糖硫酸酯缓释片的质量标准草案。本研究为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其它海洋多糖药物的缓释制剂应用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