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商品经济社会中,统计与概率已成为帮助人们作出合理推断与预测的重要方法,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统计与概率”初步内容作为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标准》中“统计与概率”同样也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多种版本的教材打开了原有人教版独揽教材市场的局面,这不仅使不同地区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教材,也为各地的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教版、北师版、华师版三种版本新课标下的“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以体现三种版本教材的异同,以期对初中一线的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并对数学教学改革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的内容如下:1、对三种版本的数学教材进行内容编排的整体对比研究。通过对“统计与概率”在初中数学的整体结构安排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北师版对统计与概率的结构安排比较分散,而人教版和华师版的比较集中。对统计和概率的安排也不一样,北师版教材是依据“总-分-总”的模式来安排统计和概率的,人教版是“分-总”的模式,华师版是统计和概率相互交叉。2、三套教材统计与概率内容编排的具体问题比较研究。通过对三套教材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的对比分析,北师版教材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教版教材与《标准》的具体目标紧密相连;华师版教材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同时也比较了课题学习和技术信息部分的内容,并设计出教学案例。3、思考与展望。思考:教材中关于统计和概率的数据的真实性;教材中关于统计与概率内容与考试的协调问题;展望:进一步加强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加强统计与概率过程性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