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材料设计与器件制备工艺上的不断发展,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在平板显示领域表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有机电致荧光材料相比,有机电致磷光材料能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发光,从而能达到100%的理论内量子效率。因此,有机电致磷光材料近年来成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本论文旨在开发新型、高效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并最终研制有实用价值的高效电致发光器件。2-苯基苯并噻唑铱配合物是一种典型的黄色磷光材料,与其它铱配合物相比,这类铱配合物制备时配位反应相对容易,室温磷光量子效率较高,因此广泛用于单色光和白光器件中。然而,目前含有苯并噻唑结构的铱配合物种类非常有限,文献报道的相应配体多是在苯并噻唑-2位进行芳基取代,而且,这些含苯并噻唑结构的铱配合物发光颜色非常单一,仅限于黄光范围。另外,以直链或者环状烯烃与含氮杂环组合制备环金属配体及相应的铱配合物目前虽有报道,但是实例并不多见。因此,本论文突破常规设计思路,首次将从六元环到八元环的环状单烯烃与苯并噻唑组合设计合成2-环状单烯-苯并噻唑C∧N配体骨架,并以乙酰丙酮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2-环状单烯-苯并噻唑类磷光铱配合物(M1-M6),研究了这些铱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化学性质,并重点研究了配合物M1、M2、M3的有机电致发光性能。具体工作如下:(1)设计并合成了六种结构新颖的2-环状单烯-苯并噻唑铱配合物,利用质谱和氢核磁共振验证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进行的光谱测试结果显示,这些配合物在稀溶液中发射峰位于578-612nm之间,属于橙红-红光的范围;无氧条件下,测得这些铱配合物的室温磷光量子效率为15-32%;利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得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说明这六种新型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结合带边吸收法计算了HOMO和LUMO能级值。(2)以这些铱配合物为掺杂发光体,利用真空蒸镀技术制备了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获得了优异的发光性能。以配合物M1、M2、M3为例,其掺杂型发光器件结构为:ITO/PEDOT(40nm)/NPB(20nm)/TCTA(10nm)/M1(M2或M3)(5wt%):CBP(30nm)/TPBI(40nm)/LiF(1nm)/A1(100nm)。基于配合物M1的器件性能最佳,电致发光光谱位于570nm(588nm肩峰),最大亮度达到46260cd m-2,最大电流效率为49.1cd A-1,最大功率效率为22.0lm W-1,接近目前文献报道的橙黄光器件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