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浪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兴起,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及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基础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自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经过15年的努力,突破性地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任。然而基础教育的发展因为种种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的影响表现出了非均衡的态势。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各级政府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不遗余力,宏观战略性指导政策和微观执行性政策层出不穷,促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逐渐成为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的新热点。本研究立足于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变迁历程,选用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变迁的动因、路径、方式三个方面建立起论文的理论框架。并针对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中存在的制度供需不平衡、路径依赖、变迁方式选择等问题来追溯根源,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从制度变迁这一崭新的视角来研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既是理论研究创新的需要,也是治理地区、学校间基础教育失衡问题的迫切要求。文章的导论部分交待了研究论题的缘起,并具体阐述了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则是对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制度变迁理论的重点阐释,围绕制度变迁理论的动因、路径和方式,为全文奠定一个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管理与办学体制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三方面对湖北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进行了政策梳理和政策文本的解读。本文的第四部分,主要从制度变迁动因、路径依赖和方式选择三个角度,较深入地探讨和解读影响和制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的制度因素。本文的第五部分对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意见。从明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导向、提高政策供给有效性、减小路径依赖阻力以及选择合适变迁方式等方面来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