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检索Web服务的REST式设计和实现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天文学方向的差距,中国虚拟天文台加入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中国虚拟天文台有着自己提出的体系架构,其中汇集层包括最能体现天文特色的各种VO服务,数据访问服务便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服务,而锥形检索(Cone Search)是数据访问服务中对分布式异地异构天文星表数据的统一访问。本论文用基于REST式的web服务设计和实现锥形检索服务。锥形检索是用户对星表的小块锥形天区进行查询,即为用户给出查询中心点的赤道坐标,查询出给定半径内所有目标的信息,并以VOTable的格式返回。它是天文学最常用的数据检索方式,是联合查询、模糊查询、交叉证认等高级数据库查询的基础。本论文对锥形检索web服务的REST式设计和实现,借鉴了国外著名的天文台项目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之处。首先本论文要实现的锥形检索服务,与国外天文台组织使用SOAP式web服务不同的是使用REST式的web服务来实现,虽然REST是比较新的方式,但是现在已经逐渐被IVOA所认可和提倡,而且它是Web Services以后的趋势,考虑到Web Services将来的发展,所以决定使用REST的方式。其次锥形检索服务所访问的星表通常比较大,即包含的天体目标数比较多,遍历查询整个星表是非常耗时的操作,因此本实验采用HTM索引,它是利用某种映射关系将二维的空间参量映射到一维参数空间,即把赤经赤纬合二为一,降低检索维度,因此称为伪空间索引,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索引性能。最后锥形检索服务基于中国虚拟天文台的体系结构,建立在天文数据结点之上,天文数据结点是中国虚拟天文台体系结构中底层核心部分,是为了解决异地异构海量星表数据的互操作与管理的问题。建立于天文数据结点上的锥形检索服务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异地异构的数据,而不必针对不同形式不同访问方式的星表数据库进行不同的操作访问。本论文完成的工作能够为进一步的数据可视化工作、数据挖掘工作提供底层支持。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动力学模拟已经成为生物大分子理论研究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工具,大量用于研究生物分子及其复合体的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对于大分子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中下载、复制、修改和传播数字图像,随之而来的是数字图像版权保护的问题。数字图像水印作为一种有效保护数字图像版权的
地表特征物与地形的融合对三维虚拟环境真实感有重要作用。在地形的交互仿真应用中,由于视点接近地面,所以对地物与地形的融合细节和精度要求较高。然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由
矢量场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基于纹理的LIC算法能够全面、细致的描述矢量场的信息,LIC大多被应用在二维领域,或者将LIC图像映射到三维表面。LIC在三维领域
查询词扩展技术作为一种提高信息检索精度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搜索引擎中,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地形式化规范说明,其中包含概念模型、明确、形式
工作流系统从架构上可分为集中式工作流系统和分布式工作流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工作流系统而言,分布式工作流系统不但具有传统集中式工作流系统的所有功能,而且还具有可
即时通讯软件是指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通讯技术,为用户在网络上提供一个即时性的交流平台。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用户整体基数的增长,使得用户对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功能
随着互联网上数据的不断增长,各种数据量在本世纪开始以来的15年时间里已经呈指数级的增长趋势。传统的存储系统已无法在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管理方面满足海量数据的需求,而分
形式化方法可以对系统进行严格的规约,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验证开发的系统是否具有所期望的性质,在高可信软件的开发中越来越受重视。定理证明是计算机领域中形式化验证的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已经应用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软件的可靠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不仅对安全性至关重要软件系统提出了高可靠的要求,而且对于普通的应用软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