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农村青壮年男性大规模进城务工的热潮,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组成的“三留守”群体因此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主体。长期留守的现实让“三留守”群体在生产、生活、教育、安全、心理等方面普遍面临亟待解决并日益突出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业的生产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相较于儿童和老人而言,各方面都存在明显优势的留守妇女尤其是其中的精英分子——农村女党员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推进农村女党员队伍建设已然成为“三留守”背景下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和关键保障。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党员队伍建设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建设农村女党员队伍的历史经验,都为推进农村女党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而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则需要立足当前农村女党员队伍现状,因此文章以广西南宁市L镇、柳州市S镇、玉林市D镇的部分村屯为例,对农村女党员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实证研究。虽然农村女党员在“三留守”背景下农村社会的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期待,但是无论是现实情况还是调研结果,都反映出这一队伍存在的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农村女党员人数少、比例低、发展慢,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管理松散、流于形式以及作用不明显、影响微弱等。农村女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不容乐观,是农村基层党建的不足、政策制度的缺陷、经济因素的掣肘、社会环境的压抑、女性自身的局限等多元复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文章提出了“三留守”背景下推进农村女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认为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对症下药,一是强化性别意识,壮大和优化农村女党员队伍:二是规范教育管理,实现农村女党员队伍作用和功能;三是凝聚力量构建良好格局,改善农村女党员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