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江苏下蜀城市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的次生栎林(Quercus variabilis BI.)与毛竹林(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林冠降雨再分配的观测研究及森林水文研究数据关系分析,对栎林与毛竹林林冠降雨特征进行初步探讨,并建立定位站森林水文研究数据管理系统。 林冠降雨再分配特征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栎林与竹林林冠在汛期对降雨的分配格局分别为:截留率24.79%、19.42%,透流率73.11%、76.99%,茎流率2.3%、3.8%。栎林截留率大于竹林,这说明截留并非随郁闭度增大而增大,它受到林分各特征的综合影响。 2.本次栎林林冠降雨再分配格局观测结果与1990年王冬米对同一栎林的有关观测结果不同。比较两次观测结果发现,栎林截留率由20.02%增至24.79%,透流率与茎流率由74.22%、5.76%减至73.11%、2.3%;林龄增加13年,郁闭度增加0.07。这一结果说明同一林分截留具有随郁闭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3.气象因子影响林冠降雨再分配过程。降雨量、气温、降雨期相对湿度和蒸发量、间隔期相对湿度与蒸发、前次降雨量及间隔天数等8个气象因子与林冠截留量、透流量、茎流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但与林冠截留率、透流率、茎流率不存在线性关系。 4.同一林分林冠截留量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与影响透流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相同,与影响茎流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存在差异。栎林林冠截留和透流量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为降雨量和间隔期蒸发量;竹林林冠截留和透流量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为降雨量、降雨期蒸发量、前次降雨量和气温。影响栎林茎流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雨量、前次降雨量与气温;影响竹林茎流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雨量和气温。 5.降雨量与林冠降雨再分配过程关系密切,其与透流量、茎流量(竹林)呈良好线性关系,与截流量、茎流量(栎林)、截留率、透流率、茎流率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 6.栎林与竹林在林冠截留、林冠透流及树干茎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林分特征是林冠水文活动的重要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