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他给予(altruistic giving)是亲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个体在进行利他给予行为时,会对“自我”和“他人”利益进行权衡,该权衡过程会受不同社会环境线索的影响,因为不同社会环境线索启动了不同社交心理模式(即,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采用的模式,包括了金钱线索启动“市场模式”;人眼线索启动“公共模式”)。本研究从行为反应和神经反应两个层面,综合运用行为实验、主观报告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来探索社交心理模式是如何影响利他给予的。我们以“建议给予”任务为考察利他给予的研究对象,通过四个研究探究在市场模式和公共模式下建议给予的特点,即社交心理模式(市场模式vs.公共模式)对建议给予的影响。研究一包含了两个情境行为实验:实验1a和1b,对建议给予(确定性建议给予和非确定性建议给予)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探索,实验1a结果表明,当个体进行确定性建议给予时,自我相关性起作用。实验1b结果表明,当个体进行非确定性建议给予时,建议反馈起作用。研究二包含了两个ERP实验:实验2a和实验2b,分别考察“市场模式”和“公共模式”下,确定性建议给予的特性。在启动不同社交心理模式后,让被试进行确定性建议给予任务,即决定给予“确定让他人收益”和决定不给“确定让他人损失”的建议时,记录被试的决策时间和神经反应。结果发现,“市场模式”诱发的P3波幅(350-450 ms)显著大于“公共模式”诱发的波幅;另外,在“市场模式”下,决定给予“确定让他人收益”的建议所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决定不给“确定让他人损失”建议的P3波幅,而在“公共模式”下,给予“确定让他人收益”建议所诱发的波幅和不给“确定让他人损失”建议诱发的P3波幅不显著。研究三包含了两个ERP实验:实验3a和实验3b,分别考察“市场模式”或者“公共模式”和自我相关性是如何影响确定性建议给予的行为表现和神经反应过程的。对自我相关性的操作是给咨询者赋予了自我相关性信息(朋友vs.熟人vs.陌生人),记录被试的决策时间和神经反应。结果发现,市场模式诱发的P3平均波幅(350-450 ms)显著大于公共模式所诱发的波幅。在市场模式下,咨询者是朋友时,决定给他人“确定收益”的建议和不给他人“确定损失”的建议诱发的P3波幅差异不显著;当咨询者是熟人或者陌生人时,决定给他人“确定收益”的建议诱发的波幅显著大于不给“确定损失”的建议诱发的波幅。在“公共模式”下,不论咨询者是朋友、熟人还是陌生人,决定给他人“确定收益”的建议和不给他人“确定损失”的建议时诱发的P3平均波幅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四包含了两个ERP实验:实验4a和实验4b,分别考察“市场模式”或者“公共模式”和建议反馈是如何影响非确定性建议给予的行为表现和神经反应过程的。在启动了“市场模式”(vs.“公共模式”)后,要求被试从两张牌当中选择一张牌作为“建议”给予咨询者(其中一张牌让对方损失;一张牌让对方收益),接着被试会看到咨询者是否接受自己的建议,最后看到咨询者的结果(收益vs.损失)。结果发现,在建议反馈评估阶段,“市场模式”下,建议被接受后,咨询者损失结果诱发的反馈相关负波(FRN,feedback related negativity)(280-350 ms)波幅比咨询者收益时诱发的波幅更趋于负走向;当被试的建议被拒绝后,咨询者收益结果相反会诱发一个更大的FRN波幅;而对于“公共模式”的被试,当被试的建议被接受,与咨询者收益的结果相比,咨询者损失结果诱发的波幅更趋于负走向;自己的建议被咨询者拒绝后,咨询者损失或者收益结果诱发的FRN波幅差异不显著。此外,“市场模式”下,当被试的建议被咨询者接受后,咨询者损失和收益结果诱发的反馈相关的P3(FB-P3)(350-450 ms)波幅差异不显著;但当自己的建议被拒绝后,咨询者收益结果诱发的FB-P3波幅显著小于损失结果诱发的波幅。在“公共模式”下,当建议被接受后,咨询者收益结果诱发的波幅显著大于咨询者损失结果。但是,当自己提供的建议被咨询者拒绝后,咨询者损失的结果诱发的波幅与收益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在决策阶段,“市场模式”下,无论上一轮试次被试的建议被接受或被拒绝,咨询收益结果或损失结果对下一轮试次决策时诱发的P3(350-450 ms)没有显著作用。在“公共模式”下,上一轮试次被试的建议被接受后,被试在下一轮做决策时诱发的P3波幅更大。综上所述,在建议给予任务中(分为确定性建议给予和非确定建议给予)中,“市场模式”下的个体给他人确定收益的建议时,投入了更多的认知资源来进行关于付出与回报的加工;“公共模式”下,个体不需要耗费过多认知资源来加工付出与回报。此外,在确定性建议给予中,自我相关性在个体进行“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权衡时起调节作用;在非确定性建议给予过程中,建议反馈起作用。最后,结合所有研究结果,本研究构建“利他给予的社会线索框架”,以厘清社交心理模式和利他给予的关系及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