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克马利坦是西方著名的哲学流派“新托马斯主义”的领袖人物,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将研究视角投射到几乎所有的人类科学中,学术视野极其开阔,研究成果极其丰富。其中,他关于文学艺术的见解是极具创见性的。本文试图立足于马利坦文艺思想方面的传世之作,并结合其文艺观形成的复杂背景,对其文艺观展开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进而指出马利坦独特文艺观的价值及局限。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分为四章)以及结语这三个部分。导论首先介绍马利坦的学术经历及学术成就;然后阐述国内外学者对于马利坦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点、侧重点。第一章梳理马利坦文艺观的形成背景。前三节侧重于横向研究,研究视角由大到小,逐渐集中。第一节“时代危机的冲击”从社会文化大背景进行考察,分析指出:资本主义文明由迅猛发展到重重危机爆发,使整个社会情绪从盲目的乐观骤然转为病态的消极颓废,马利坦等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承担起重建社会秩序、挽救社会危机的重任;第二节“宗教信仰的影响”从理论渊源的角度进行考察,指出:马利坦创造性地运用托马斯阿奎那学说的理论原则来研究文学艺术,将自己的宗教哲学世界观融入到文艺思想中,力图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挽救现代文学的堕落、挽救现代精神危机;第三节“文艺思潮的迭变”从文艺发展的状况进行考察,分析指出: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人本主义文艺思潮是马利坦关注的重点,在回顾与反思中,马利坦牢牢抓住了文学的精神性这一主线。第四节“前人理论的滋养”侧重于纵向研究,深入到历史语境中考察了马利坦文艺观理论渊源的多元性。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多种因素对马利坦的文艺观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二章阐明马利坦文艺观的主要内容。本章四节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对马利坦文艺观的内涵进行阐释。第一节“美的艺术与诗”论述马利坦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马利坦一方面把文学视作一门艺术,一种创造作品的实践活动,一种不同于实用艺术的自由的美的艺术,另一方面又视文学的灵魂为“诗”,即“事物的内部存在与人类自身的内部存在之间的相互联系”,由此可见马利坦将文学看作是隐形之诗与显形艺术的有机统一体;第二节“灵魂的诗和艺术的善”论述马利坦关于文学创作的认识。由其文学本质观决定,马利坦一方面将文学作为“诗”,是“一种精神的自由创造力的释放和驱动”,另一方面将文学视作艺术实践,是实践的智性的善引导的物化活动。第三节“创造性直觉的三次‘顿悟’”论述马利坦关于文学作品的认识。马利坦认为,创造性直觉在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显现,产生了诗性意义或内在旋律、动作和主题、节奏或和谐的伸展三种基本因素,这是文学作品精神结构得以形成的三种因素。第四节“创造性自我与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论述马利坦关于文学创造主体的认识。马利坦对于“自我”在西方艺术中渐次出现这一进程既肯定其价值,又指出其中的弊病,进而提出了“创造性自我”与“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两个概念,以帮助人们认清文学中“自我”的价值与意义。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马利坦对文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反思,对文学的本质与功用进行了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观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论体系。第三章凸显马利坦文艺观的独特性。本章前两节研究马利坦文艺观内容上的特点,最后一节研究马利坦文艺观话语方式上的特点。第一节“诗与哲学的融合”分析指出:马利坦将哲学思考融入其诗学体系,对艺术与诗进行了深度的思辨,实现了诗学的哲学提升;第二节“以神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则分析指出:马利坦将神学理念应用于对文学现象的研究,把人的创造力量与上帝的至善相结合,努力探寻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三节“理性与诗意的交织”分析指出:马利坦的文艺观既注重逻辑的、理性的论述,又以诗意的方式进行言说,从而避免了文论话语过分理性化所导致的明确有余而韵味不足或过分诗意化所导致的含蓄隽永而不够明晰的缺陷,凸显文艺理论话语方式的独特性。总之,马利坦的文艺观有其鲜明的独特性。第四章总结对马利坦文艺观的评价与认识。第一节“马利坦文艺观的价值及局限”指出:面对资本主义社会陷入精神困境的现状,马利坦积极寻找精神突围的有效方式。但由于神学思想的渗透,马利坦的文艺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及不足,价值受到了一定的削弱。第二节“马利坦文艺观的启示意义”指出:他对诗性的强调对于当下我国的文学发展仍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对于文论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论指出,马利坦的文艺观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它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值得肯定。但目前学界对马利坦文艺观的重视显然不够充分,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马利坦理论资源的整合,加深对马利坦学术思想的挖掘,使其文艺观在文学发展及文论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