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量的逐年增加,由此引发的煤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其中以土地破坏最为严重,这对煤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如何较准确地掌握井工开采引起的煤矿区土地损毁趋势,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以期为煤矿区井工开采引起的采动损害治理、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煤炭资源开采后将损毁大量的土地,使土地的利用性质发生很大变化。以长治地区为例,煤炭开采虽带动了长治地区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煤矿的大规模开采,严重的危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分析长治地区井工开采引起的土地破坏状况和趋势,并及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是长治地区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如果能够保持煤矿区土地利用信息和数据的及时更新,及时获得煤矿开采破坏土地的利用类型、面积和损毁趋势等信息,将为土地管理部门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针对大量的数据,在处理土地信息时,用GIS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定量分析,还可以同时管理大量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目前,在煤矿区的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用GIS可以动态监测地表沉陷过程,及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同时进行空间分析,所获结果可用于煤矿区的土地复垦和地籍管理工作,有助于实现矿山土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本文以长治地区煤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煤矿的野外地质调查,收集和分析煤矿开采的相关资料,运用ARCGIS的分析功能,对煤矿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和已损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用开采沉陷预计软件以及GIS的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功能对矿区内拟损毁土地面积和损毁程度进行预测;同时获取开采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得到长治地区井工开采后土地破坏的趋势,表明:随着煤矿开采工作的快速推进,煤炭产量不断增加,损毁土地面积随之增大。其中,耕地、林地和草地损毁面积较大,变化起伏也较大;其他土地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增加损毁面积变化不明显。对煤矿区土地的损毁状况和损毁趋势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有助于煤矿区更好的管理和持续利用破坏的土地,也将对更好的保护矿区珍贵的土地资源,实现煤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