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评价活动异化的产生及消除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它的基本涵义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存在着异化现象。 认识活动分为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评价活动作为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其过程和结论将最终影响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评价活动的出发点是评价主体的需要,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评价主体的需要。 权威评价活动是社会评价活动的有机形式,是社会群体主体通过它的现实主体——权威机构进行的评价活动,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群体主体的需要。权威评价活动的现实的评价主体是权威机构,而价值主体是社会群体。如果评价主体不能从价值主体的需要出发,并且通过这种评价活动破坏了价值主体的需要,这就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第一种形式的权威评价活动的异化。如果评价主体从价值主体的异化了的需要出发,导致对价值主体真实需要的破坏,那么也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第二种形式的权威评价活动的异化。第一种形式的异化产生于权威机构不能正确处理权威评价活动中的“基本矛盾”,第二种形式的异化产生于权威机构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群体主体的真实需要。 消除第一种形式的异化的途径是发挥良心机制的作用,使“官员”们及其组成的权威机构不愿从“私”的一方出发进行评价;发挥民主机制的作用,使“官员”们及其组成的权威机构不能从“私”的一方出发进行评价;发挥惩罚机制的作用,使“官员”们及其组成的权威机构不敢从“私”的一方出发进行评价,从而从源头上防止权威评价活动腐败的产生。 消除第二种形式的异化的途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分析源于人的本性的真实需要。权威机构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尽可能地将社会群体主体的真实需要上升为自己的意志,并作为评价活动的出发点。“自由自觉的活动”是源于人的类本性的真实需要;“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源于人的社会群体本性的真实需要;自由个性是源于人的个体本性的真实需要。权威评价活动只有从这些真实需要出发,并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终极的评价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群体主体的需要,从而在源头上防止权威评价活动异化的产生。
其他文献
关于近代科学的诞生问题在科学史界一直饱受争议,虽然科学史界一致同意数学对近代科学的诞生有巨大作用,但对于“数学如何作用于近代科学”这一回答,却鲜有科学史家能够厘清个中
过程哲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建构的庞大的理论体系。其研究的主题是宇宙的生成,目的在于向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对真实世界构造的解释方式和概念
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有学者甚至认为是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是,中庸却蒙受了多重误解。要理解中庸思想的真正内涵,就必须回到孔子、子思。前者首倡中庸,后者构
不论就广义还是狭义的重玄学来说,王玄览的道教思想毫无疑问是在重玄学探讨范围之中的。对王玄览的重玄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不仅对研究唐代巴蜀道教思想史具有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