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隧道动车组火灾烟流分布特性及通风控制模式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的大规模修建,促使大量的隧道工程不断涌现,伴随着交通流量的与日俱增,隧道火灾发生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铁路隧道火灾烟流分布特性及通风控制模式的研究,对防灾救援、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三维非定常N-S方程和完全浮力修正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基于动网格技术,对动车组运行状态下突发火灾,列车经区间制动至停止过程中,列车风对火灾烟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与静止状态下动车组车厢底部火灾过程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不同火灾场景中的通风控制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静止火灾场景中,单线隧道内烟气羽流分叉后交汇于隧道顶壁,双线隧道内烟气羽流向右侧倾斜。与火源中心等距处,单线隧道烟流温度、浓度值均高于双线隧道。火源下游隧道顶部最先被加热,高温区域由拱顶向下扩大,横截面烟气温度分层明显。列车携火制动过程中,烟流先向车体后方扩散,随着车速减小,再转向车体前方扩散,停车后,列车风主导了烟气的运动形式,烟流向火源下游迅速扩散,并出现逆流现象,随着列车风的减弱,隧道顶部烟气逆流区长度增加。火灾荷载越大,烟气前端运动的距离越远,逆流区的范围越长。火灾位置越靠近尾车,烟气对下游车厢的覆盖面积越大,危险系数越高。运行动车组中部车厢发生火灾,制动停车后应及时采取正向机械通风,与列车风方向一致,加速烟流向下游转移。隧道通风的滞后性导致烟气逆流效应增强,压缩逃生空间,火灾发生时应尽快建立通风排烟方式,防止烟气回流。
其他文献
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们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选择,通过对生物质原料的有效催化转化,可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亦可大量制备许多重要的精细化学品,本文结合碳纳米管、
鉴于堆石混凝土具有水泥用量小、施工速度快、水化热温升低、绿色环保等优点,考虑将该技术用于某尾矿库拦水坝设计之中,运用材料力学法和有限元法计算不同工况下坝体应力并对
由于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管理制度缺失,给读者借阅造成了诸多不便。结合重庆图书馆少儿阅览室的服务现状,提出了搞好少儿阅览室工作的措施以及少儿阅览室建设过程中应
可编程控制器是自动化生产线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核心控制器件。《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目前也成为自动化、电气技术、测控、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