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AVC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音视频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压缩巨大的视频信号数据量,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MPEG-1、MPEG-2、MPEG-4、H.26x等国际编码标准应运而生。码率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一方面通过调整视频码率使其在有限带宽的信道中传输,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视频序列中比特的分配而获得最佳的整体视觉质量。如何选择一组合适的编码参数使得在满足带宽约束的条件下使编码质量最优是码率控制的研究内容。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采用的JVT-G012码率控制算法存在以下两个不足:一是原有的线性MAD预测方法在视频序列中存在快速运动和场景变换时效果变得很差;另一个是由于H.264相对于以前的编码标准存在更多的运动补偿模式,更多的比特用于非纹理数据的编码(如宏块划分、运动向量、多参考帧等),简单地用已编码帧的非纹理数据来预测当前帧的非纹理数据的方法已不再适用。上述的局限性,在低码率情况下更加突出。本文首先给出了一种基于宏块的差图像直方图法,并根据视频图像的编码复杂度在各编码单元之间合理分配比特,接下来提出了一种时空域结合的MAD预测模型和一种更加灵活的非纹理数据的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JVT-G012算法,本文所提出的时空域结合的码率控制算法能将码率更加精确地控制在目标码率附近,并能获得更好的主观视觉质量和更高的PSNR。尤其是在非平稳视频序列的低码率编码中,效果更加突出。
其他文献
语义Web服务是由语义Web技术和Web服务技术相结合产生的,它不但具有Web服务的松耦合性,跨技术、跨平台的特点,而且由于引入了语义信息,使计算机可以理解其内容,从而为支持Web
对大量图像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存储和传输是当今信息时代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图像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图像压缩编码研究成为一个越来越活跃的领域。分形图像编码自产生
地质数据体内部结构复杂,利用计算机实现该类数据体科学计算可视化,是当前科学计算可视化遇到的一个难题。传统的面绘制技术侧重于表现数据体表面信息,对数据体内部结构信息的反
网络带宽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对网络管理和网络监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网络测度对网络管理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测度研究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定义有意义的测度,二是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扩展,企业业务流程趋于更加复杂,需要引入工作流技术支撑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企业之间的重组和合并成为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必然的趋势
本文从保证企业分布式组件信息系统资源的安全角度,分析和跟踪了国外分布式安全和应用服务器的最新进展,研究了基于J2EE的分布式组件系统的安全机制,剖析分布式组件系统的网络编
随着数学地质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二维等值线图为代表的二维显示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他种类的二维图形,如张贴图、影像图、基面图、渐变地形图和矢量图等,也到了长足
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以软件为基础,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的技术。它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
Web应用是全球信息基础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保证其行为的正确性,彻底检测其功能。已有一些辅助自动检测错误的工具,如VeriWeb等。此外,研究者也提出很多方法,用来验证其功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与传统的二维CT相比,锥束CT具有射线利用率高、扫描时间短以及Z轴方向分辨率高等诸多优点,成为当今国际CT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