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也变成了大家了解信息、语言沟通、思想传播、维护权利的基本载体。不同的社会群体通过网络表达出各自的利益诉求,网络民意也成为影响公共决策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国网络民意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建立起吸纳网络民意的平台,这种最初衷的民意表达,传播迅捷、覆盖面广、成本低廉,为公共决策中的利弊权衡、价值取舍提供了便捷而有力的依据。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互联网的自身缺陷,以及政府部门应对网络民意的机制不完善,网络民意在服务于公共决策的同时为政府决策带来了一些负效应,造成了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严重阻碍了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因此,探索如何使网络民意趋利避害,增强网络民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本文即是围绕这样一个话题展开,从互联网民意在我国发展的历程,网络民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所造成影响的情形加以探究,首先用案例分析了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积极性影响,说明了网络民意影响公共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其次用相反的案例分析了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消极性影响,说明了网络民意影响公共决策的负效应以及不合理因素;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网络民意影响公共决策的研究启示,结合我国国情,探析了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中消减网络民意的负效应,提出促进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和谐平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