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有关“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在国内,有教育研究者、高校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等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践。在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翻转课堂”和微型学习兴起的背景下,微课程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起来。微课程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就是现代科技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的推行又成为微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动力。微型学习的发展,对传统的课程形式提出了挑战,要求课程具备灵活性,形式多样化,可以满足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以人教版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为例进行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的研究。在分析了语文微课程的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和反馈评价三要素,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评价建议提出了语文微课程评价设计原则,并确定了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最后探索出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的路线和步骤,并据此设计了一系列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实例。小学语文微课程的系列化,克服了微学习的碎片化局限,便于学生系统全面地进行学习,与学校的课堂教学相配合,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语文微课程突出学科知识能力的重点,缩短单位学习时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效率、效益(即绩效);小学语文微课程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朗读课文、口语交际、写作指导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同时,本研究所开发的小学语文微课程,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学校课堂使用或学生自学,适用于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既可以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以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各校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以适应各地学校教学的需要。通过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的路线与步骤,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学习领域提供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领域的微课程。这七个微课程既有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本进行设计,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和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训练的基础类微课程,也有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在课本内容之外有所拓展,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章写作知识和文化知识四类语文知识引申和综合的提高类微课程。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笔者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山水小学展开小学语文微课程案例研究,参与研究的学生为1556多人次,参与研究的教师为28多人次。在本研究中,只提供七个具有典型性代表的案例。在分别对这些微课程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后,得出微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结论。从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来看,本研究所提供的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的路线与步骤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所设计的微课程实例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