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运动是经由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带动了各界人士对竞技体育需求与关注的增长。由于大型田径比赛周期长、规模大、范围广、矛盾多,为了在成本、需求和设施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需要解决竞赛、市场、公共安全、交通、住宿、服务、物流、媒体等一系列问题。竞赛组织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于奥运会的运行设计体系。在运行设计中,核心场地是任何大型田径赛事都应重视的一个设计环节,核心场地具有设施要求复杂、资源配置等级较高、运行规则比较严格等特点。比赛场地是整个赛事的核心场地,是所有部门发生交汇和协作的中央舞台,其规划设计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到赛事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比赛场地管理是在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商业运作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历经2000年悉尼奥运会,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大型田径赛事的筹备和管理工作的临界面被重新界定,权利下放,很多问题在一线解决,进一步确定了比赛场地管理的重要性。伴随着在我国举办的田径比赛的增加和赛事规模的扩大,国际大型田径赛事组织者已将“比赛场地管理”做为了场馆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虽然竞赛组织对比赛场地管理越来越重视并制订了一些管理的固定程序,但由于模式化不足导致了各种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本文以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三届不同级别的国际大型田径比赛为例,论述了比赛场地运行及管理的关键和要素,以空间管理、器材管理和团队管理为三条主线深入分析,综合对比和研究这三届比赛在比赛场地管理方法上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如何尽可能避免和解决竞技、设施和商业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进而针对国内普遍存在的FOP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和对策建议,为制订适用于大型田径比赛场地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