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觉文化时代下的文学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we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纪之交文学艺术发生的“转向”中,最为抢眼的景观是视觉图像的“转向”。今日的视觉图像铺天盖地,无所不在,它已经“帝国主义式”地占领了文化的大片领地。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图像的时代。无疑,人们今天的经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了,人们更加关注视觉文化。但是,我们在关注视觉文化的同时却不能忽视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文学所面临的新的危机。在我看来,既不能把当前的视觉文化视同“狼来了”一类的儿戏,也不能把坚守文学的存在看作顽固保守,而是要历史和具体地论析视觉文化将会怎样影响乃至改造文学的形态和本质,新的时代下,文学有着怎样的机遇,面对这种机遇,文学能否突破视像的围追堵截而劫后余生,乃至于生生不息。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视觉文化的含义、生成语境及视觉文化对文学的挤压,表明文学的当代危机。第二部分也是核心部分针对视觉文化时代文学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发展策略。主要从视觉图像、电子媒介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三个方面给文学灌注新鲜血液,建立文学特有的时代特征,以期进一步发展文学。第三部分通过对文学艺术终结论的反驳,证明文学不会终结,人类永远都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我想这就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理由和根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够+名词”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三类“够+N”格式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加以分析,重点对“够2+N”格式中的名词发生语义偏移的原因和“够3+N”格式的形成、理解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 d不同时间和1年不同茬次的金银花指标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SPSS法对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 d不同时间金银花指标成分含量有差异,且随时间
名词审定是文学理论走向科学化(概念化、术语化、命题化)的基本途径,是古典文论形态向现代文论形态转化的契机。文学名词的审定,是文学理论在言语机制上实现从描述性向规范性
今年3月31日, 25岁的女留学生在瑞典被同班同学、上海籍男生小军(化名)连捅十几刀不治身亡。无独有偶,4月1日,赴日留学5年的23岁的汪某因不满学费问题,将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致母亲当场昏迷。  接连发生的留学生恶性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很难将心目中好学上进的国之栋梁与凶犯画上等号。人们不得不开始思索,父母省吃俭用本想为孩子铺出一条光明大道,可是,这些本应品学兼优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期刊
废名和他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派,特立独行。在表达方式上,他率先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和叙述结构,将中国诗歌、散文的抒情写意之长,自觉地融于小说之中。废名家乡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