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功”到“教化”:汉代循吏内涵演变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ever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吏”由司马迁最早提出,在汉代不同时期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异。针对汉武帝时期内外兴作所造成的社会矛盾,司马迁提出“奉职循理”的概念,于是立《循吏列传》以表达其政治主张。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继承其体例但具体的内涵发生变化,班固认为循吏应是养民与教民并重的官吏。范晔则选取能发展生产、巩固基层社会秩序以及兴礼办学传播文化而将统治权深入到基层的官员为循吏。东汉循吏奉中央惠民教民政策而寓教化于富民,尤其重视教民以移风易俗。循吏观是符合国家要求而顺应民众利益的治民理念,反映了社会发展与国家治民理念的统一。
其他文献
异化现象存在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阶段是通过人们自身实践不断克服异化的过程 ,从而不断向消除异化的共产主义阶段发展。“三个代表”重要
该文利用植物源引诱剂在从化地区进行了松瘤象野外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松瘤象从4月开始羽化,至12月结束,整个羽化期持续将近1a,羽化高峰在4月底至6月中旬。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输电线路工程(黄河大跨越工程)有4基基础采用水下灌注桩型式,根据地质情况,本工程灌注桩成孔方式可用正、反循环钻成孔方式、旋挖钻成孔方式,经对比,为保证
词汇是二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者在二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母语学习策略、母语认知和母语思维的影响。在词汇学习过程中,二语学习者要逐步减少对母语的依赖,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