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能追赶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这“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日益改善。然而,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并存的现象也十分显著,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大阻碍,由此经济能否实现趋同也成为近年来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已有大量的文献对我国经济趋同问题进行了分析,但令人遗憾的是,现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甚至大相径庭。结论的不同主要由于以下三个原因造成:其一,各个文献在数据与变量的选取以及指标的设计上存在差异;其二,地区的差距是个动态过程,不同样本时期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差别,而研究的先后顺序又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不同文献选择的样本时期不尽相同;其三,不同文献在研究方法和模型选择上存在差异。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无论是利用横截面数据或是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大多数文献在研究经济趋同性时都采取均值回归的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参数同质性,忽视了参数异质性的存在。而考虑了参数异质性的横截面回归模型(如横截面分位数)又忽略了个体效应,导致估计的结果并不准确。就数据与变量的选取而言,现有的研究大多数是以省区数据为基础,各省区的先天禀赋差距要大于城市(徐现祥和李郇,2004),这足以解释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因此,针对当前在经济趋同研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以扩张的索罗模型为基础,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对我国城市间经济趋同方式进行回归分析,力求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以期对现有的研究进行补充和发展。 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评述,以索罗模型为例对趋同理论进行分析,并分析了不同趋同方式之间的区别,最后建立本文实证研究部分的基础模型。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利用我国1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991-2014年的年度经济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从不同分位点上分析我国城市经济之间可能存在的经济趋同现象,并与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的均值回归做比较,证明参数异质性的存在。同时,利用稳健性检验,本文证明了所建立的模型是稳健有效的。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于传统的均值回归模型(如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本文证实了参数异质性的存在,即相同变量在不同分位点的回归系数显著不同;第二,经济条件趋同现象在我国各个城市间普遍存在;第三,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这种作用在经济增长缓慢的城市更明显;第四,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分位点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分位点阻碍经济增长。第五,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形成阻碍,并且这种阻碍在经济欠发达城市更为明显。同时,初始技术水平在经济增长率越高的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 本文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在文末提出了以下四点政策建议:第一,若想缩小城市间人均实际GDP的差距,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城市的物质资本投资,而对于发达城市,可以适当的降低物资资本投资的比例;第二,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城市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的管理,在教育上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第三,应加大欠发达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欠发达城市的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完善欠发达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促进人口在各个城市间的自由流动,以减轻欠发达城市的人口压力;第四,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西部当前落后的技术水平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应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鼓励创新、增加科研经费来促进技术进步,努力缩小经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