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特殊高等教育已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残疾人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长,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注入新的力量。近年来,受高校不断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健听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聋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的焦点放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上,并认为这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的突破口,也是破解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提升聋人大学生就业力为出发点,重点分析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力结构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建议。本研究基于USEM理论构建聋人大学生就业力结构模型,在SWOT理论的视角下分析聋人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因素,为聋人大学生就业力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已有研究,编制聋人大学生就业力调查初始问卷,经过对初始问卷数据的项目分析与项目筛选形成正式的聋人大学生就业力调查问卷,对编制的聋人大学生就业力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的检验。通过聋人大学生就业力调查问卷,以天津、长春两所特殊高等院校的在校聋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7.0软件对我国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运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如下结论:(1)组成聋人大学生就业力结构的四个维度,按均值从高到低分别为自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2)被调查的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相比,在就业力总体及各维度上都存在差异;(3)从影响聋人大学生就业力的个体因素来看,专业、实习或兼职经历、社团活动经历都对聋人大学生就业力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带动企业和各级残联的积极性,形成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高等院校通过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对聋人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聋人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日新月异的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