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固耦合方法淤地坝蓄水改造的渗流和稳定性分析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淤地坝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广泛分布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淤地坝还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山西省建设有大量的淤地坝,大部分淤地坝均按常规设计,不满足长期蓄水的要求。课题组依托水利厅创新项目,以解决贫困山区灌溉用水为目的,提出将大、中型淤地坝改造成小型挡水坝的设想,研究淤地坝改造成蓄水坝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结合贺家庄淤地坝和咀儿上骨干坝两座典型淤地坝工程,提出蓄水改造具体思路,共设置14种防渗加固改造方案,并利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法,对其进行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计算,从防渗和坝体抗滑稳定两个方面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推荐合理的优化改造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对土石坝常用的防渗工程措施、渗流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评述,比较淤地坝与土石坝设计规范。
  2.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及经济因素,提出对淤地坝防渗加固的三种工程措施:(A)使用与坝体相同材料培厚上游坡和下游坝坡,以放缓上、下游坝坡;(B)上游采取粘土斜墙进行蓄水加固改造,下游坝坡维持原状;(C)上游坝坡铺设复合土工膜进行蓄水改造。
  3.针对贺家庄淤地坝具体情况,使用A、B、C三种措施,共设置6种改造方案(A1、A2、B1~B3、C1);针对咀儿上骨干坝具体情况,共设置8种方案(A3~A8、B4、C2)。
  4.针对上述各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应力场-渗流场的流固耦合的计算模型,计算各方案的渗流场和应力场,分析各方案的渗流量、浸润线、滑裂面和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
  5.采用A、B、C三种措施对贺家庄淤地坝进行防渗加固改造,各方案的对比分析可知:
  (1)贺家庄淤地坝原坝体渗流出口渗透比降高于规范中的允许渗透比降,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安全系数小于规范要求,不符合坝体稳定安全要求,贺家庄淤地坝如要在蓄水情况下安全运行,则需要进行防渗加固改造。
  (2)使用放缓上游坡措施的方案A1、A2和上游采用粘土斜墙进行防渗加固的方案B1—B3的渗流出口渗透比降均小于允许渗透比降,且随着上游坝坡的变缓,出口渗透比降逐渐减小、单宽渗流量逐渐减少;上游使用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改造的方案C1出口渗透比降小于允许渗透比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
  (3)方案A1、A2的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要求,不符合坝体稳定安全标准;当上游坝坡采用粘土斜墙进行防渗时,方案B1—B3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符合坝体稳定安全标准;上游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时,方案C1安全系数符合坝体稳定安全标准。原坝体和方案A1、A2塑性应变主要发生在坝体部分,方案B1—B3、C1,其塑性应变主要发生在坝体和坝基上半部分,塑性贯通区深入坝基,最大塑性应变值也明显增大,因此坝体和坝基的抗滑作用也更加明显。
  (4)粘土斜墙防渗方案B1—B3、复合土工膜防渗方案C1均满足渗流安全要求和稳定性安全要求,方案可行。
  6.采用A、B、C三种措施对咀儿上骨干坝进行防渗加固改造:
  (1)咀儿上骨干坝原坝体渗流出口渗透比降高于规范中的允许渗透比降,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安全系数小于规范要求,不符合坝体稳定安全要求。咀儿上骨干坝如要在蓄水情况下安全运行,需要进行防渗加固改造。
  (2)采取放缓坝坡措施的方案A3—A7均大于允许渗透比降,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方案A8、B4、C2均小于允许渗透比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与原坝体相比,方案A3—A8的单宽渗流量均有所减少;
  (3)方案A3的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要求,不符合坝体稳定安全要求;方案A4—A8、B4、C2安全系数则全部符合坝体稳定安全标准;塑性应变分布、滑裂面位置与贺家庄淤地坝采用相同改造措施时类似。
  (4)放缓坝坡的方案A8、粘土斜墙防渗方案B4、复合土工膜防渗方案C2均满足渗流安全要求和稳定性安全要求,方案可行。
  7.分析认为在原坝体上游坡铺设土工膜和铺设粘土斜墙的工程措施均可以达到蓄水改造的目的。从防渗效果上考虑,土工膜方案更优。具体采用哪种措施需结合当地材料、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设计方案和尺寸需结合具体淤地坝进行渗流和稳定性计算和方案优化。本文所采用的流固耦合方法为类似分析计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摘 要:京剧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戏曲音乐教学,对于非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笔者努力探索“趣味”戏曲教学之路。由于电子锣鼓的音响效果好、简单易学,适合业余戏曲爱好者操作。这一产品特点很快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初步研究电子锣鼓之后,在小学音乐花城版教材中找到适合的教学内容《报灯名》,此课丑角的念白、唱词和形式都能与电子锣鼓的运用相匹配,文章通过再现和分析《报灯名》案例的
期刊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且洪涝灾害频发,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调蓄功能,在防洪安全得到保证的条件下,切实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是重要的缓解方式。汛限水位是水库优化调度中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大多数水库采用汛限水位静态控制方法,无法充分发挥水库的调蓄能力,为了安全合理运用洪水资源,依据气象水文预报信息,对水库实施汛期水位动态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水库发电、供水等兴利效益,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库的防洪效益,因此,对水库实时汛期水位动态控制是有效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需求也逐渐增大,人们对物流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人们急需寻求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来改善当前的情况,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技术应运而生。该输送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经济、节能、安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不同导流条长度条件下管道双车车间断面螺旋流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并结合相关理论及
黄土滑坡问题复杂多变,具有广泛性、频发性、灾难性特点,对这种灾害的预防和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领域。在工程中,一般的处理方式有换填、掺入固化材料、打桩等,方法变化多样,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绿色发展的需求,新型高分子固化剂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且对环境没有危害,被广泛研究及试用于工程中。本文以新型高分子固化剂SH加固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运用单变量分析法分析SH在不同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冬春季节地表蒸发强烈,土壤经历季节性冻结和融化过程。在地下水浅埋区,季节性冻融期潜水与土壤水发生剧烈的相互转化,不仅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和水资源量的准确评价,而且易加剧土壤盐渍化。因此,研究冻融作用下浅埋潜水与土壤水的转化规律对于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和预防土壤盐渍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室内冻融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人为控制冻结气温的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潜水与土壤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冬春干旱少雨,土壤蒸发强烈。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发生相变并与土壤温度强烈耦合,土壤蒸发规律复杂。探索研究地表调控措施下土壤蒸发规律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寻求抑制土壤蒸发的可行措施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以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太谷均衡实验站为野外试验基地,于2016-2019年进行了连续3个冻融期裸地、地表覆砂粒径0.5-1.5 mm和1.5-2.0 mm以及2018-20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尤其北方煤产量巨大,但山西的煤矿开采已经对全省范围内的岩溶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天然状况下娘子关泉域范围内的补给,有1/3来自上覆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及地表水,但由于数十年来“矿坑水化”日益加重,使得娘子关泉水来自上游的补给大为减少,迫使区域地下水位连续下降,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整体产生不良影响。或当煤炭开采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时,大量岩溶水可能会通过导水构造涌入巷道中,造成矿井突水,对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建立跨地区、跨流域的长距离输水工程,是实现水资源合理调度的首选技术手段之一。长距离高扬程输水工程一般由加压泵站供水系统和重力流输水系统组成,具有水量损失少,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为保证输水工程安全运行,供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及突然失电工况下的的防护措施的选择已经成为行业内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技术课题。本论
农业水利工程发展迅速,自动灌溉技术已成为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形式,多种控制与监测设备被应用于农业灌溉中,而针对偏远灌区,监测设备的供电成为问题。传统电池容量有限,长期使用会导致电压不足影响系统稳定运行,频繁更换会造成更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而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设备不仅安装复杂,且人为破坏难以防护。利用管道水流发电系统提供电能,能够解决监测设备的供电问题,并可避免其他供电方式的造成的环境污染
近几十年以来,在沿海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近海环境生态问题,近岸海域的污染物输移扩散问题也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已有的平直斜坡上的沿岸流科学实验为基础,研究了近岸波流场内污染物在垂直岸线和沿岸方向的输移扩散规律,这不仅对近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近岸污染物预报、保护、排污设施选址等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围绕上述内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首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