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苏儒的翻译思想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苏儒先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先驱,也是一位资深的翻译家,不仅译著丰富,在翻译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旨在研究翻译家沈苏儒的翻译思想,充分肯定其翻译贡献与成就,彰显其在我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作用。目前对沈先生的翻译思想的研究尚欠全面,不够系统。本文主要采取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在简要介绍沈先生的翻译生涯及其研究成果之后,力图对其翻译思想作全面的梳理与阐述,并在充分肯定其翻译贡献的同时,也对其翻译思想作出客观性的评价。本文主要梳理沈先生的两本翻译论著——《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的最高境界:“信达雅”漫谈》——以及他曾发表的多篇文章,并从五个方面剖析沈先生的翻译思想:翻译的本质,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建设,翻译的风格,以及翻译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沈先生的翻译思想有以下四个特点:讲究理据,评论公正;思维开放,中西对比;注重实践指导;关注实际情况。本文充分肯定了沈先生的翻译思想的价值,特别是其对“信达雅”研究的价值。正当国外译学理论大量涌入,国内众多翻译家质疑我国传统译学理论之时,沈先生重拾我国传统译学理论的瑰宝——“信达雅”原则,为其“正本清源”,并进一步挖掘其“合理的内核”,肯定其在我国翻译史上的重要指导意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译坛,如此珍惜我国传统译论实属难得。本文认为,沈先生对“信达雅”的诠释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这三字原则;其对“信达雅”的首次系统性研究鼓舞了人们对这一原则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有助于合理继承我国传统译学理论;沈先生所挖掘的“信达雅”的合理内核,不仅丰富了这一翻译原则也反映了其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虽然本研究指出沈先生对译作风格的要求过于完美,难以实现,然而我们不可否认,沈苏儒先生在继承我国传统译学理论以及发展我国当代翻译理论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者认为,沈苏儒不仅是一位实践丰富的翻译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翻译思想家。他的翻译思想是其留给我们翻译界后辈的宝贵财富。
其他文献
汉语体标记是对日汉语语法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日本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主要以汉日双语书作为语料,对体式在汉语和日语中的表达进行对比,探讨日本汉语学习者
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了作物红薯叶片水浸液对云南省农田5种恶性杂草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和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
目的:观察三化汤及其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胃肠组织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化汤组、西药组(尼莫地平)、中成药组(血栓
小组学习或团队学习模式在创新创业类竞赛或高校课程设计中非常普遍。为了提高组员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需要计算组员对于小组成绩的贡献度进而得到各组员
言使人类社会逐渐转变成多样化,复杂化、现代化、以之今天的信息化和商业化,而基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各民族和国家间为了相互交往、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专递信息、翻译活动自
结合临床实践就难治性面瘫形成原因、发生病机和如何早期诊断进行探讨,探讨相关腧穴行齐刺法、循面部阳明经闪罐、走罐等综合方法及预后相关问题。
以宽容和慈悲来感化众生的佛教,乃产生于古印度而得以传播四方。唐朝的玄奘曾历经千难万险到西域求得佛法,捧着诸多的佛家经典,回到大唐传扬佛法的事迹,在佛教传至东方的支那
<正>目的认识和重视去白细胞血液成分诱发的低血压反应;方法根据患者资料和临床表现分析输注去白血液成分后的输血反应;结果输注去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后发生过敏伴严重低血压
会议
本文主要分析产品属性的情感倾向性。由于语言习惯不同,人们在写评论时对同一种产品属性会采用多种表达,需要对这些不同的表达进行归类,另外人们也会采用不同的句型,需要对特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在班级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要建立坚强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优秀学生干部队伍。因此,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应当慎重.班主任应该着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