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通信网中的分布式隐蔽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huda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骨干通信网的带宽不断增加,承载的信息日趋多元化,异常流量带来的通信网络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分布式流量异常是由同种原因引起,同时存在于多条链路的异常流量,如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蠕虫传播、突发访问、网络操作异常等。在单条链路上这些异常流量隐蔽在骨干通信网巨大的背景流量下,不易检测,而多条链路上的异常汇聚总量惊人,可能导致网络性能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对分布式隐蔽流量异常的检测是确保通信网络安全的基础工作,对提高通信网络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全球网络安全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文在系统地分析现有多种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分布式隐蔽流量异常时间空间模式上的不同特征,结合多种统计分析、信号处理等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检测方法,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层叠模型的单链路流量异常检测方法运用小波变换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设计了一种定量策略,衡量异常流量对模型估计的影响。能够有效检测出弱异常流以及未明显影响自相似Hurst系数变化的异常流,对异常发生初期检测效果明显。与基于自相似模型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相比,能检测出幅值更低的弱异常。2.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隐蔽流量异常的全局相关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提出一种基于滑动时窗的瞬时参数快速计算方法,迅速获得流量信号的瞬时频率和瞬时振幅;采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获得瞬时参数估计值,将瞬时参数观测值与估计值间的差异定义为异常空间;最终根据异常空间相关性检测分布在不同链路的隐蔽流量异常。本方法具有比现有方法更高的统计检测性能,对低幅值的分布式流量异常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避免现有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无法检测相关异常的缺陷。3.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节点信息的分布式隐蔽流量异常多尺度检测方法首先对单个节点的不同链路,利用多尺度分析自适应地检测流量信号中可能存在异常的频带,将可能存在异常的频带重构,生成单条链路的异常特征信号;然后将多条链路上同一个时刻下的异常特征信号值看做高维空间中的点,通过核密度估计评估异常程度。仿真数据的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检测出单条链路上很小的异常流量,优于现有方法。4.提出了一种使用链路流量数据直接检测分布式隐蔽流量异常的方法改变传统基于OD流检测方法需要由链路流量推断OD流,再由OD流计算网络级别特征参数的两步模式,提出一种通过多层递归感知神经网络,直接由链路流量计算取得OD流级别特征参数的分布式隐蔽流量异常检测方法。优点是避免了传统检测方法中链路流量反演OD流引入的误差,与现有文献中分别基于直接和间接测量数据的检测方法结果相对比,本文方法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身份认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生物识别认证因为其稳定性、可靠性、准确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指纹识别技术作为最早应用的生物识别认证技术
<正>现有的师徒制教育模式能让师生之间,师徒之间彼此得到充分的理解,从而让导师对学生,师傅对学徒的能力培养和教育更具针对性以及倾向性,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十分贴切,同时也
<正>本选题以"公共艺术数字化后在城市中的交互研究"为目标,对基于数字化手段表现的公共艺术进行探讨,寻求城市公共艺术的交互特征。首先指出了数字化公共艺术交互特点的研究
<正>工程文件是建设的依据和工具,档案是建设的历史记录和副产成果,它们无论对建设单位本身还是对运营单位都起着特有的作用,有着特殊的价值。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文件管理充分
<正>跨界,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指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其后,出现"Crossover"这一概念,来形容不同领域事物的相互交融与合作。最后,随着跨界这一概念的不断发展,逐渐被越来越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在世界历史上不具有普遍性。其民众直接参与性、政治权力平等性和分散性特征,与世界古代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君主制和共和制比较是特殊的;与近现代西方以代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诸如电子商务这类需要高度安全性的应用逐渐普及,建立安全信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大环境里,两个互相不认识的主体如果想
通过广州地铁某工程施工实例,总结泥水平衡盾构在全断面砂层掘进过程中出现盾尾大量涌砂事故的处理,对其他同类工况下盾尾仓的检查及保护,以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有借鉴意义。
在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研究中,利用标准模块集成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过程中,必然设计到标准模块的级联和并联运行。该文主要研究标准模块的并联运行技术。如何平均分配负载电流是
为了评估温度对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特性的影响,对连续方波脉冲电压条件下的局部放电测试系统进行了改进,并采用该系统测试变频电机用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