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宁海县公园绿地为例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wk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园绿地,尤其是植物景观未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建设的公园绿地,面临着改造问题,急需改造更新,进而科学合理化,以符合现代公园绿地的时代需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公园绿地发展概况以及国内外改造设计经典案例的分析,借鉴相关领域的理论以及我国公园绿地建设的成功范例,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的方法、策略与途径,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于浙江省宁海三个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发展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梳理了公园绿地的发展概况,指出我国公园绿地变迁具有以下特征:公园开放性加强、投资多元化趋势、景观多元化倾向;随后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发展概况,总结出我国植物景观发展面临以下问题:植物种类单一、空间营造欠妥、季相变化匮乏、植物主题含糊;最后从环境质量、社会政策、公园绿地等方面进一步阐述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的必要性。   第二,分析了纽约中央公园、纽约布莱恩特公园、巴黎雪铁龙公园、常州红梅公园、上海复兴公园、武汉解放公园等改造设计成功案例,从中借鉴改造设计经验,结合我国植物景观成功案例分析和探讨了公园绿地植物植物景观改造的手段和方法:明确公园绿地定位、强化植物生态效益、分析植物时序规律、合理营造植物空间、优化植物群落结构。   第三,综合运用上述得出的改造设计方法对浙江省宁海县柔石公园、正学公园、飞凤山公园三个公园进行了实例论证。通过现场调查、改造设计、改造建成后效果分析,论证改造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最后,讨论了我国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改造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改造策略、步骤以及趋势,从植物空间营造、群落结构、景观特色以及景观建设等方面总结,以期为今后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改造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以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其他文献
为探讨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退化特征与分形机理,在鲁中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沂源县孟坡小流域作为试验地,运用土壤分形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通过测定坡耕地、弃耕地(弃耕1a、4a和9a
为了充分了解陕西省现有森林资源在治污减霾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揭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治污减霾功能的生态效益,为全面评估前期陕西造林建设成效和新一轮造林计划的实施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