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进行耐药性分析,比较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结果和分子水平结果,旨在明确我院检出CRE的耐药情况,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根据表型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查阅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此类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意识和防治策略。选取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明确2017年我院CRE的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和人群,加强防范意识,为推进CRE筛查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使用VITEK-2 Compact对留取标本进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mCIM和eCIM检测耐药菌是否产碳青霉烯酶,使用PCR方法扩增产碳青霉烯酶类耐药基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并以PCR结果为标准进行一致性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按照1:1的比例,选取性别比例一致,年龄相似的CSE患者作为对照组,查阅病历资料,使用SPSS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集CRE菌株106株,包括肺炎克雷伯菌94株,大肠埃希菌8株,阴沟肠杆菌3株,弗氏柠檬酸杆菌1株。样本来源包括痰液(39/106,36.8%),尿液(28/106,26.4%),引流液(10/106,9.4%),大便(11/106,10.4%),血(6/106,5.7%),创面分泌物(6/106,5.7%),胆汁(3/106,2.8%),脑脊液(2/106,1.9%)和导管培养(1/106,0.9%),耐药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外科等手术科室。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等的耐药率达100%,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则相对较低,分别为47.9%和42.5%。经表型检测,106株CRE中,产碳青霉烯酶88株.(83%),其中72株产丝氨酸酶(68%),16株产金属酶(15%),不产酶株18株(17%);经与PCR扩增结果对比,101株结果相符,其中1株同时携带KPC和NDM两种耐药基因并表现为丝氨酸酶型,4株结果不符,1株结果无效。经统计学分析,表型检测结果中,mCIM方法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81.1%,eCIM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4.1%。分别与PCR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mCIM的Kappa值为0.798.大于0.75,一致性较好,而eCIM与PCR结果比较后,Kappa值为0.700,在0.4-0.75之间,一致性一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病史、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在药物使用方面,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真菌类药物和激素的使用为危险因素,在侵入性操作方面,胃管、尿管、引流管、机械通气是危险因素,在基础疾病方面,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外伤病史为危险因素,在其他临床指标方面,感染其他耐药细菌、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为危险因素,患者个人情况中,有转院史为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考虑各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方程保留了碳青霉烯类、胃管、尿管、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转院、呼吸系统疾病七个因素,P<0.05,且均为危险因素。经同源性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可分为A~K11个分型,以A型和B型为主,A型共25株,B型共15株,CRE主要分布在ICU和EICU,C、D二型各3株,E型2株,F~K型别各1株,检出耐药菌的科室则以ICU、EICU和神经外科为主。[结论]检出的CRE对常见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临床在选择抗生素时可考虑相关药物。CRE表型检测结果提示细菌以产碳青霉烯酶为主,表型检测中丝氨酸酶的一致性较好,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可根据细菌是否产酶而更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抗生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患者检出耐药菌前使用过抗生素或激素,有创操作,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外伤为危险因素,经多因素分析,碳青霉烯类、胃管、尿管、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转院、呼吸系统疾病为独立危险因素。PFGE结果提示我院在2017年未发生CRE引起的院内爆发性感染,但可看出ICU、EICU和神经外科为耐药菌感染的高位科室,同时新生儿感染耐药菌的情况也应引起注意,因此建立完善的CRE筛查和院内监管制度方能更好的避免耐药菌的流行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