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H社区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条件的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程度加剧,传统养老观念及体系的面临崩溃,如何实现“老有所养”,且能做到“老有所乐”,是值得每个国家深思的一个问题。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和人均寿命都得以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再加之一二三线城市之间发展差异大,养老规章制度落实性差缺乏细则,因此妥善处理养老问题,找到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关乎全社会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国家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国外养老经验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日本与新加坡作为研究样本。这两个亚洲国家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都有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的人文关怀思想,加之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逐渐探索出更加科学和贴近儒家传统文化的养老模式。除上述两个国家外,本文还选取了两个国内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两个城市人口密度大进入老龄化的程度与时间远早于二线中等城市合肥,因此其社区照顾这一养老模式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付诸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快速老龄化给社会经济生活所带来的冲击。纵观中国传统文化之下的养老需求,都是以小家庭为基础的,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后,社区养老模式可以让更多的社会公共资源介入,并且充分发挥其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各项优势,而这一模式在应对中国现阶段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抚养比过高,以422为结构的小家庭养老能力弱化,养老机构无法得到认同发展遭遇瓶颈等一系列现实困境之下,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本文在综合考量之下,结合合肥市H社区为个案研究的对象,选取社区养老作为今后城镇养老的发展方向作为研究课题。在大量查阅资料后不难发现,对于社区养老推进方向的现有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分析的阶段,若是有一些结合了某一个城市的社区来进行养老分析时,又过于带有地方特色,无法被我们所采纳。加之我国各城市之间经济与化差异巨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展社区养老理应由地方特色,符合实际社区情况。目前关于以合肥为代表的二线中等城市的社区养老研究不多,具体到某一个社区的研究基本可以说是空白,因此本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在写作思路上本文认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一线城市的成功经验,能够充实和丰富有关社区照顾理论下养老模式如何真正落脚到社区层面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社区养老人员如何去配置,制度如何落实操作,资源如何调配调动,措施如何推进与检验,怎样才能挖掘社区内老年人的自身价值发挥余热,上述问题都值得深究。其次可以更加明确社区照顾在养老方面的承担的角色,做到以社区的养老的实际需求为突破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制度并加以落实与推进,改变人们固有的传统养老观念推行社会化的养老,整合公共资源和社会的多方资源力量,以确保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有效缓解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结构对家庭乃至国家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做出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在政府以及党的领导下3月份全国疫情已经得
涉密类信息主要分为电子类信息和非电子类信息.如计算机、记忆卡、邮箱和网络设备等都属于电子类,保险箱、合同文件和电子锁等都属于非电子类.一旦任何涉密类信息在人为或非
采矿和复垦过程都会对土壤的环境效应产生扰动,对复垦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条件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复垦土壤综合质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土壤结构是土地利用在微观尺
期刊
1994年分税制改革提高了中央财政能力,然而伴生了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间财政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已有二十多年,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是其中
地勘类事业单位历经多年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勘事业单位按照国家人社部门的部署进行编制调整,并开始逐步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化
水深测量作为航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众包模式在水深测量上的应用,从对象选择、数据筛选与校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