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密切,中国文化与各国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中国素以农业文明著称,故古代农家所总结的农业技术和所持的农业及农学思想自然就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典籍作为其重要的成果,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传承和发扬中国农业文化的基石。农业典籍的英译是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为世界所知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国内关于农业典籍英语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相对缺乏、对农业典籍翻译策略的探讨尚未完善的问题明显,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农业典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文以中国农业典籍的代表著作《齐民要术》和石声汉教授所著A PreliminarySurvey of the Book: CHI MIN YAO SHU(《齐民要术概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化翻译理论、逆转换翻译理论以及语篇衔接理论,分别对《齐民要术》中术语、句子与语篇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翻译实例,探究其中运用的翻译策略。 研究认为文化翻译理论从文化的层面指导《齐民要术》中术语的翻译,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多样魅力,故在农业典籍词语的翻译上,宜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直接再现原文本的风格及文化特征,向目标语读者展现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特质,适用于土壤、农田、农用工具、治理法则的翻译。音译策略作为异化策略的特殊形式,适用于地名、人名、书名、农官的翻译。归化翻译策略强调使用目标语读者熟知的方式传达原文本涵义,但牺牲了源语言文化内涵,仅适用于度量衡、农时的翻译。在农业典籍句子的翻译上,采用逆转换翻译理论,通过分析、深层转换、重组和表层检验四个环节,运用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在翻译篇章结构层面,采用衔接理论,加强译文语篇内在语义和逻辑联系,将重意合的原文本转换为重形合的目标文本,使原文本的主题和风格最大程度的得以展现。综合使用农业典籍术语、语句及语篇英译策略,将之应用于农业典籍翻译实践,可以更好地推动《齐民要术》及其它农业典籍翻译的发展,为中国农业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提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