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使人类攫取、加工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致使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迅速扩张,经济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冲击。人类逐渐意识到了破坏环境所产生的恶果并开始重新审视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认识到现有的物质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是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尖锐冲突的本质根源,从而开始研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在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物质流指标及其分析方法这一研究方向。开展区域层面的物质流研究对于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地区减少资源消耗量,改善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突破资源和环境这两个制约“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物质流分析方法理论背景、发展历程、指标体系及物质流帐户的编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以安徽省作为研究对象,初步编制了并核算了1990—2005年间的经济系统运行中物质投入、消费、输出及贸易类6个主要的物质使用账户(物质总需求账户、直接物质投入账户、物质消耗账户、隐藏流帐户、国内生产过程排放帐户、实物贸易平衡帐户)。再次是把物质流指标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GDP和人口相结合,计算得出一系列表征环境压力的指标,从宏观角度描述安徽省环境经济系统的资源效率对调整安徽省经济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实现生态化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定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同时还进一步对安徽省的环境压力及其减量化进行分析,并用物质流指标勾勒了安徽省的环境Kuznets曲线以分析环境压力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就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物质流分析方法在应用中的一些缺陷,为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