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异常的个体化特征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中晶状体前囊膜、皮质(核)及后囊膜异常的个体化特征。探讨适应手术治疗需要的先天性白内障的分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的62例(106只眼)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0例。双眼先天性白内障44例,单眼先天性白内障18例。年龄3月-6岁,平均年龄14.3个月。通过总结术前裂隙灯检查记录单结果,术中显微镜下检查后记录单结果,手术中记录单结果,术后复习手术录像记录结果,对先天性白内障眼中晶状体前囊膜、皮质及后囊膜异常的进行归纳分析。参考以上结果制定适应手术治疗需要的先天性白内障的分类方法。  结果:  本组病例中混浊形态分类结果显示,核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类型,44只眼(41.51%)。其后依次为全白内障26只眼(24.53%)、板层白内障15只眼(14.15%)等。  本组病例前囊膜中共84只眼(80%)前囊膜透明。21只眼(20%)的前囊膜出现了异常情况,依次为:前后囊膜部分或全部相贴,共9只眼(8.57%)。前囊膜局部或全部均匀混浊,共6只眼(5.71%)。前囊膜明显增厚,共6只眼(5.71%)。前囊膜的异常主要发生于全白内障、囊膜性白内障及极性白内障。  本组病例中,84只眼(81.55%)混浊的皮质和(或)核部密度基本均匀。8只眼(7.77%)混浊的皮质吸收。4只眼(3.88%)混浊的皮质(核)包裹着白色钙化片。2只极性白内障,皮质透明。2只眼(1.94%)混浊的皮质(核)夹杂机化团块。2只眼(1.94%)混浊的皮质液化。1只眼(0.97%)混浊的皮质有血管伴行。不同类型的白内障中出现的皮质(核)特殊的特征主要是:全白内障皮质(核)中存在机化团块和皮质(核)存在钙化片。板层白内障的皮质存在钙化片。核性白内障中核内存在钙化片。囊膜性白内障中存在机化团块;皮质内夹杂血管;皮质吸收。极性白内障中皮质透明和皮质部分液化。  先天性白内障混浊的皮质(核)的硬度有所不同。混浊的主要皮质(核)的硬度由低到高大致可分成四种类型水样,浆糊样,果冻样和类似硬核样。本组病例均匀混浊的皮质(核)硬度主要以果冻样为主70只眼(83.33%),少数存在浆糊样8只眼(9.52%)及类似硬核样4只眼(4.76%),水样2只眼(2.38%)。浆糊样皮质主要存在于全白内障、核性白内障中,而类似硬核样见于核板层白内障与核性白内障中。极性白内障存在水样皮质。  本组病例后囊膜透明共79只眼(74.53%),27只眼(25.47%)出现后囊膜异常情况。异常情况依次为:后囊膜局部或全部均匀混浊,10只眼(9.43%);后囊膜与前囊膜部分或全部相贴,9只眼(8.49%);后囊膜混浊增厚,3只眼(2.83%);后囊膜菲薄,后突,2只眼(1.89%);后囊膜缺如,2只眼(1.89%);血管组织覆于后囊膜表面,1只眼(0.94%)。后囊膜的异常主要发生在极性白内障、膜性白内障与核性白内障中。  结论:  1.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分类特点、分类标准的描述还有待进一步的统一。  2.同一种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前囊膜有着不同的特征,可能出现不同的异常情况。而一种前囊膜的异常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中。  3.同一种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皮质(核)可能出现不同的异常情况,同一种先天性类型的白内障皮质(核)的硬度也有所不同。而一种皮质(核)的异常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中。相似硬度的皮质(核)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中。  4.同一种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后囊膜有着不同的特征,可能出现不同的异常情况。而一种后囊膜的异常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中。  5.参考各类型白内障的晶体前囊膜、皮质(核)、后囊膜的特征结果所制定先天性白内障分级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不同孕周胎儿脾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SpA-PSV)正常值的参考范围。研究重型α-地中海贫血(简称,重型α-地贫)胎儿水肿前及水肿后的SpA-PSV与非重型α-地中海贫血、
目的:研究荔枝核总黄酮(litchi flavonoids TFL)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药物 TFL对生长状态稳定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
目的:评价胰腺疾病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探讨对于胰腺肿瘤微创手术术式的选择及牙种植,总结手术流程和操作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5年9月至2012年1月完成的腹腔镜胰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联合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肝脏肿物患者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