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自组装纳米结构构建和调控人工双酶体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酶是(enzyme)生物体中非常重要的物质[1-3],几乎所有的细胞活动进程都需要酶的参与,以提高效率。自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以来,人们在酶的组成,功能,反应机理等方面作了很多研究[4-9]。目前大多数对酶分子反应只能通过改变温度,pH值等条件来进行控制[10,11]。然而在生命体中,酶反应的环境大多是温和的,如何在温和条件下对酶反应进行更精确的调控成了现代酶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DNA不仅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12],同时也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纳米材料[13]。由于DNA具有强大的序列识别能力,由DNA可以自组装成具有良好的刚性,易于控制,且具有精确定位的功能的纳米结构。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DNA纳米技术领域开创以来,人们不断致力于开发构建了各式各样的一维,二维,三维的DNA纳米结构。同时,DNA纳米结构也在引导纳米粒子,蛋白质排布,生物芯片,药物传输等多个领域有了用武之地。   本文构建了几种DNA纳米结构,包括二维的DNA纳米方块,三维的DNA纳米网状结构,三维DNA纳米圆筒等,并将这些纳米结构对双酶体系(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组装和调控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当将双酶体系限制在一定的纳米结构上时,它的酶联反应速度要比在自由溶液中快,且随着双酶体系分子间距离的减小,酶联反应的活性增高。同时我们发现不同DNA自组装纳米结构对双酶体系的活性的影响也不一样。当将双酶体系组装在三维DNA纳米圆筒中,由于DNA纳米圆筒结构对其能起到“三维限域空间”的作用,所以比其在二维DNA纳米方块上同样距离的排布的活性要高。这实际上模拟了生命体细胞中酶分子所在的拥挤狭小的环境,这对我们了解细胞内酶反应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发展了DNA纳米技术应用的新方向。
其他文献
诞生于两年前的火热夏日,大连广播电视台第七频道——财经频道似乎也带上了这个季节的印迹:跃动的激情。在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团队,“年轻”是最大的优势,“成长”是共同
自然界的[Fe-Fe]氢化酶具有高效催化质子还原为氢气的能力,通过对自然界氢化酶活性中心进行功能模拟,建立光催化体系实现光致产氢已经成为近年来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2Fe2S]氢化酶模型配合物和丁二酮肟钴配合物作为[Fe-Fe]氢化活性中心的功能模型配合物被广泛的应用于光致产氢体系中,但反应体系必须加入抗坏血酸之类的电子牺牲剂。如果能把水作为电子供体引入到光催化产氢体系,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
无机微孔材料由于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被广泛应用到催化、气体吸附、分离、离子交换以及主一客体组装等领域,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具有新颖结
概念教学不仅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学生对于概念的认知也是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重要框架。本文将例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会借助实例分析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更好的体现概念的生成,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情景式概念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的讲授,如何能够让概念教学避免枯燥乏味的印象,这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上做出革新。概念教学不应当是单纯的讲授或者灌输,这种模式下不仅学
本论文以C2H2为碳源,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CVD)制备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用棱柱形纳米碳纤维(polygonized carbon nanofibers,P-CN
生物玻璃由于其良好的成骨性和骨诱导性,能够与骨组织问形成骨性键合,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被成功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和治疗过程中,尤其是牙周和整形外科领域。但这种材料降解
四硫富瓦烯(TTF)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导体和超导体领域的研究,其独特的性质使得它近年来在超分子化学及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今它已经成为最被广泛研究
近些年来,高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体系因其在生物医疗、光电技术、智能传感、工业生产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与单一组分相比,高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体系
过渡金属催化的亲电性不饱和碳原子与亲核性试剂之间的偶联反应是实现碳-碳键和碳-氮键偶联的一种有效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化学的许多领域。但是这类反应大都局限在有机溶
选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一系列Ga3+、Yb3+、Er3+不同掺杂浓度的Yb/Er/GZO多晶样品。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分析拟定预烧工艺流程,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确定最佳预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