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存在着很多农业围垦区和增养殖区。开展滩涂围垦区土壤养分和增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研究和评价工作,可提高围垦区养分利用效率、促进围垦区精准施肥,并且对加强增养殖区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全面、正确和客观地认识江苏滩涂利用现状,是江苏滩涂实施科学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整个江苏滩涂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的前提。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大丰市王竹垦区和如东县滩涂增养殖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王竹垦区土壤养分和如东滩涂增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变异规律,同时分别对它们开展了养分综合评价和污染评价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王竹垦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发现,研究区域土壤中OM和TP的块金基台比值分别为14.3%和19%,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TN、TK、AK的块金基台比值介于29.8%-49.9%之间,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结果生成的土壤各养分的空间分布图可直观的表示出各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丰欠程度。样区土壤OM含量处中低水平,AN含量极低,AK和AP含量较高,因此建议多施氮肥和有机肥,少施或不施钾肥和磷肥。2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空间内插法对王竹垦区内的土壤养分进行了数值化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样区土壤养分综合性指标值(INI)为0.6,即土壤养分等级为二级以上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0.1%左右;INI在0.4-0.6之间,即土壤养分等级为三级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9.3%;INI小于0.4,即土壤养分等级为四级的区域占总面积达50.6%。结果生成了土壤养分等级空间分布图,从图上看,样区东部和西北部的养分等级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其余区域养分均处于低等级水平。3通过对江苏如东滩涂增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进行空间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得出,铜(Cu)、锌(Zn)、镉(Cd)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铅(Pb)则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Cu和Cd变程要明显大于Pb和Zn。空间分布上,Cu含量的分布呈从南北向中部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Zn含量在中部和南部有高值区域,向其它区域递减,Pb和Cd含量北部较高,中部有高值区域。在重金属空间变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Cu、Zn、Cd、Pb进行了综合定量化污染评价研究。结果生成了沉积物重金属综合生态危害风险指数空间分布图,发现整个调查区域都属轻微生态危害,且靠近排污口的区域生态危害程度较重,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使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可正确、直观地反映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其在滩涂增养殖区污染评价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