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移植肾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测移植肾排斥反应的超声造影特点,分析造影图像,寻求超声造影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定量指标。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7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泌尿外科的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为35.4岁,肾移植术后时间为6个月内,30例患者已经排除严重的心肺疾病、髂动脉狭窄及移植肾肾动脉狭窄、移植肾动脉及静脉血栓及其他影响移植肾血流灌注的肾外因素。根据组织病理、临床症状、定期随访结果、肌酐水平是否较平常稳定值升高10%为依据将移植肾患者分为两组:A组:移植肾功能正常组(10例)B组:移植肾功能异常组(20例),A组和B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超声造影时移植肾皮质微循环灌注情况并应用TIC软件分析。结果1、超声造影过程中,A组移植肾包膜下实质逐渐的均匀性增强,整个肾脏切面被超声造影剂均匀充填。2、超声造影过程中,B组与A组相比,于移植肾皮质或/和髓质内可见多个散在的、大小不等、边界不清、增强强度不均匀的区域。3、A组与B组所需分析的参数指标ACU,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此指标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动态的检测出不同肾功能的移植肾微循环灌注的变化;定量指标ACU为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提供了较为可靠、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免疫炎性细胞机制参与其中,病变区域免疫炎症对脑血管病等血管事件继续发生影响。树突状细胞在介导有关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同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和重庆市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