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末期,随着科学研究中“人类中心范式”的发展,“观念”成为当今俄罗斯语言文化学研究中的一大核心问题。该理论认为,语言是观念构成的最重要手段,也是观念分析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对中俄“婚姻观”进行对比分析。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俄语中的成语、俗谚语、文学作品以及联想实验结果为语料,分析研究“婚姻”这一观念在中俄民族语言意识中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其中反映的民族文化特征。对比分析显示,相较于俄语,汉语中的婚姻形式更为丰富;汉语中存在大量与“婚姻观”有关联的成语、俗谚语。研究显示,汉俄成语、俗谚语中蕴含的“婚姻”价值具有共同特征。汉俄文学作品中“婚姻观”的对比分析显示,婚姻是俄罗斯民族神话主人公的生活中心。男人在婚姻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女人没有选择生活伴侣的权利。联想试验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100名中国在校大学生及100名俄罗斯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婚姻观”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俄年轻人对“婚姻观”评价具有异同特征。研究显示,“婚姻观”的内容、形式及价值构成具有异同特征。研究显示,对于参加问卷调查的俄罗斯学生,爱情与个人幸福在婚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对于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国学生,孩子与责任在婚姻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