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员工持股方案(ESOP)的重要内容之一,员工持股比例是指公司授予给员工的股份数占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比,员工持股的覆盖范围是指参与员工持股的人数占公司实施ESOP当年员工总数的百分比。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员工持股的最新研究,总结了社会比较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经典的激励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分析了员工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在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资产收益率(ROE)为业绩衡量指标,分析了员工持股比例和覆盖范围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1)员工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员工持股比例存在一个合理范围,如果高出了这个范围,员工持股将无法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2)管理层持股对上市绩效的影响要大于普通员工。(3)员工持股的覆盖范围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当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所实施的ESOP计划的覆盖范围都处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出现因员工持股比例过大而导致员工持股散失激励作用的现象。基于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四个建议供业界参考:一是建议实施ESOP以提升公司业绩水平,但应注意合理设定员工持股的比例。二是公司在实施ESOP时应做到公平正义,兼顾效率与公平。三是重视ESOP覆盖范围对雇员的激励作用。四是建议在监管层面上加强对ESOP计划运作的监督,防止员工利益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