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批改是教学的必要环节,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师大多采用全批全改(教师批改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的方式。但这种作业批改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其不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也不相符合;其次,教师全批全改学生的作业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学生对教师批改过的作业通常持四种不同的态度:一是根本不看。二是看了,却没有看懂。三是虽然看懂了,但是由于没有动脑筋,留下的印象不深,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四是思考了教师批改的内容,并悟出了一些道理。只有持第四种态度的学生才能从教师批改的作业中获益。而调查发现,第四种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40.1%。全批全改花费了教师过多精力,这使教师身心疲惫甚至敷衍了事,从而使作业批改事倍功半。因此,这种作业的全批全改方式急需改革。初中生互批作业应这种改革需要而生,它是指教师指导下的初中生互相批改作业。其与众不同之处有: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批,并非教师放任不管;二是课内批改。学生互批作业放在了课堂教学开始的前十分钟左右进行,这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并且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三是两册分离,即学生的练习册和纠错本分开。这为学生创造了再次思考错题的机会。四是问题跟踪,即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档案记录,以便学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问题跟踪包括小组长或教师跟踪问题和学生自己跟踪自己的问题。要保证初中生互批作业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准备:第一,对学生进行培训,包括对学生态度和行为上的培训。在态度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互批作业的重要性;在行为上,教师要解释清楚互批作业的步骤。第二,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任命合适的小组长。初中生作业互批的具体步骤有:确定批改内容、同伴互帮、课后问题跟踪。实践证明初中生互批作业完全可行,且效果显著:对教师而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到提升;对学生(包括后进生)而言,首先,在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作业的纠错率提高,二是班级平均分提高,三是学生思维开阔。其次,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后进生找回了自信心,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认同感,优秀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认识了自己、懂得欣赏他人,班级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最后,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