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在社会需求背景下,课程改革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施综合改革才能提高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操普修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关系到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以体操普修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专业院校体操教师和基层学校体育教师的实证调研,中小学体育课与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考虑到体操课程的社会需要和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根据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有必要对体操普修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2.中小学体育教师组织体操教学能力不足,限制了体操教学内容的开展,社会需要中小学体育师资具有示范讲解、创新、编排、竞赛组织和科研等能力。3.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体操教学内容方面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没有走出以竞技性体操教学内容为主线的框架结构,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一些重要内容没有被列入体操普修课当中,这与体育院校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的。4.体育教育专业在选择体操教学内容时,更多的是以国家发布的文件和学校的教材和师资水平为依据,忽视了中小学的实际需要,导致了沈阳体育学院和中小学的体操教学内容联系性不大,衔接性不强。5.中小学体操课选择的教学内容偏重于健身性体操和徒手体操,如健身操、韵律操、广播体操、跳绳、部分轻器械等,而体育院校偏竞技性的教学内容难以得到中小学的普及和认同。6.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和体操教学实际,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内容优化主要为:走跑练习、跳跃练习、韵律活动、简易舞蹈;着重发展力量类、协调类、平衡类、柔韧类、勇敢果断心理品质、发展团结协作集体主义品质的练习内容和编排大课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