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单中心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01月01日至2018年04月30日经病理证实的滤泡性淋巴瘤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理学标记、治疗方案、疗效、生存状况;所有病例均采用FLIPI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层;Ann Arbor分期进行分期;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Lugano2014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理学标记、治疗情况进行预后相关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17例F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4岁,男性54人,女性63人,男:女=1:1.67;81例(69.2%)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13例(11.1%)患者起病时即存在发热、盗汗、消瘦等B症状;59例(50.4%)患者起病时存在结外器官侵犯,其中骨髓侵犯最多,38例(32.4%);乙肝血清学(HBsAg/HBcAb)阳性86例(76.8%);病理分级中1-2级72例(61.5%),3级38例(32.4%)。起病时伴有DLBCL转化者5例。35例行Bcl2/IgH基因重排检测,阳性12例(34.3%)。III-IV期患者87例(74.3%)。CD5阳性率40.2%(40/97)。FLIPI评分高危组32例(27.3%)。对治疗患者进行疗效评价,中位OS未达到,3年、5年、7年的累积OS率分别为95.4%、92.8%、69.6%;中位PFS未达到,3年、5年、7年的累积PFS率分别为70.6%、60.3%、60.3%。初治达ORR(PR+CR)占88%,初治达CR占63%。获得ORR(PR+CR)者,≥6个月后评估复发率为22.2%(16/72),首次治疗应用含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的CR率及ORR均高于未含利妥昔单抗组(P<0.05),首次治疗应用利妥昔单抗组累积OS及PFS率均高于未用利妥昔单抗组,但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LIPI评分、LDH、血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初治是否达ORR对OS有显著影响(P<0.05);性别、CD5阳性与否、初治是否达ORR对PFS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LIPI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性别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本中心117例FL患者,中位年龄54岁,女性多见,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多见。乙肝血清学阳性率高;疾病多处于进展期,生存期较长,但复发率高。CD5阳性表达较高,CD5阳性为不良预后因素。FLIPI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利妥昔单抗的应用提高了CR率及ORR,改善了PFS和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