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素养是初中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构成。经过二十多年的初中生全面普法教育工作,学校的法制教育成效显著,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学校在培养初中生法律意识方面成果丰硕。思想品德课教育对初中生法律意识培养承担着无可替代的重任。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和法律的相关规则,进而增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培养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公民,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导下,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表现为:初中生对法律的基本常识掌握的较少,学生的法制观念没有树立;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法学专业出身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相对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相对陈旧,不懂得灵活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学实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于知行脱节。为了弥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初中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了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涵,了解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内部构成。教师在增强初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思想品德课培养初中生法律意识的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的基本理念;牢牢把握课本,精心制订教学计划。拓展思想品德课培养初中生法律意识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的课程资源与积极的社会资源;在教学评价中充分利用多种方式方法科学评估,进而提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初中生的课堂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初中生既能掌握好书本理论知识,又注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从而增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