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生育政策是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低的国情下,为了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提高人均资源和经济发展所确定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的确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全球的人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任何一项政策都不能是尽善尽美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取得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均生活水平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政策的负面效应。由于政策规定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所以在死亡率存在且非零的情况下,独生子女家庭的死亡风险明显是要高于多子家庭,在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因子——家庭之中,由于传统的生育观和家庭观,丧失孩子也就意味着家庭结构的破裂。所以可以这样说——失独老人就是计划生育政策负面效应的牺牲品。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比照了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间的养老风险,由此定义失独老人的内涵,探讨了失独老人的养老需求,发现他们不仅有着经济性供养、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等一般性的需求,还因为他们特殊的“失独”经历需要更为专业的心理疏导。同时,就目前失独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性规定,提供经济上的帮扶,但是由于法律地位的不明确、救助水平相对较低以及没有针对性的养老保障模式的顶层设计,使得他们在经济来源、养老方式和精神慰藉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困难。失独老人作为社会新形成的弱势群体,其养老保障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他们自身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所以,完善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需要应建立一套包含如下内容的制度性、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在制度层面:健全相应的相关法律,以明确其法律地位与政府责任,并准确定位养老保障模式;在物质层面上:提高经济救济金水平实现城乡统一,提供社区居家养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和提供健康护理;在精神慰藉层面:通过自组织与志愿者的结合、亲缘组织的扶持、专业心理疏导三者的有机结合,构建和优化精神援助的社会支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