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皮核桃经榨油后的副产物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核桃蛋白粕大多数被丢弃或者作为肥料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相较于许多动物源活性物质,天然来源的植物源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更好的安全性,具备潜在的运用前景。本文以四川薄皮核桃为原料,酶解得到多肽,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其抗凝血酶活性,并将所得的高抗凝血酶多肽应用于产品中。主要结果如下:
(1)以水解度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酶解薄皮核桃粕,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中心结合分析找出最优酶解条件,其得到最优值时的工艺为:加酶量为2%、酶解pH=7、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核桃多肽提取含量为2.55mg/mL。
(2)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脱盐法对核桃多肽液进行脱盐,超滤管对制备的薄皮核桃多肽粗品进行超滤分级,将其按照分子量范围分为A1(<3kDa),A2(3-10 kDa),A3(>10kDa)三个组分,对它们进行抗凝血酶活性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A1(<3kDa)组分活性最强。将A1(<3kDa)组分进一步通过SephadexG-25凝胶纯化,得到A、B、C三组分。并且随着浓度增加,从1mg/mL开始,A组分对于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抗凝血酶活性明显大于B、C组分。实验表明核桃多肽的分子量越低,其抗氧化活性与抗凝血酶活性就越强。
(3)将分离出来三组分中高抗凝血酶核桃多肽(也就是A组分)进行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其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十分丰富,在这些氨基酸中,谷氨酸最多,其次为精氨酸和天门冬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9g/100g、10.97g/100g、8.44g/100g。LC-MS-MS平行三次测定抗凝血酶核桃多肽,质谱分析Basepeak图谱出峰峰形清晰明确,结合核桃蛋白质库分析,得到34种多肽肽段,筛选出肽段得分高于20分的16条肽段进行下一步有效分析。对比GO库,得到16条肽段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及其功能,并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并且也参加细胞中不同生理活动。
(4)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分析,得出核桃多肽营养液复配最优工艺为:木糖醇使用量为9%、料液比为5%,核桃香精加入量为0.08%,柠檬酸加入量为0.12%,料液比为5%。在上述条件下,感官得分为89.42。在115℃、0.1Mpa条件下灭菌15min得到成品,检测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此结果为高抗凝血酶活性多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以水解度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酶解薄皮核桃粕,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中心结合分析找出最优酶解条件,其得到最优值时的工艺为:加酶量为2%、酶解pH=7、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核桃多肽提取含量为2.55mg/mL。
(2)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脱盐法对核桃多肽液进行脱盐,超滤管对制备的薄皮核桃多肽粗品进行超滤分级,将其按照分子量范围分为A1(<3kDa),A2(3-10 kDa),A3(>10kDa)三个组分,对它们进行抗凝血酶活性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A1(<3kDa)组分活性最强。将A1(<3kDa)组分进一步通过SephadexG-25凝胶纯化,得到A、B、C三组分。并且随着浓度增加,从1mg/mL开始,A组分对于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抗凝血酶活性明显大于B、C组分。实验表明核桃多肽的分子量越低,其抗氧化活性与抗凝血酶活性就越强。
(3)将分离出来三组分中高抗凝血酶核桃多肽(也就是A组分)进行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其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十分丰富,在这些氨基酸中,谷氨酸最多,其次为精氨酸和天门冬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9g/100g、10.97g/100g、8.44g/100g。LC-MS-MS平行三次测定抗凝血酶核桃多肽,质谱分析Basepeak图谱出峰峰形清晰明确,结合核桃蛋白质库分析,得到34种多肽肽段,筛选出肽段得分高于20分的16条肽段进行下一步有效分析。对比GO库,得到16条肽段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及其功能,并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并且也参加细胞中不同生理活动。
(4)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分析,得出核桃多肽营养液复配最优工艺为:木糖醇使用量为9%、料液比为5%,核桃香精加入量为0.08%,柠檬酸加入量为0.12%,料液比为5%。在上述条件下,感官得分为89.42。在115℃、0.1Mpa条件下灭菌15min得到成品,检测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此结果为高抗凝血酶活性多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