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山水,诗意栖居——从生态美学看中国古代山水诗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一直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解或对抗,特别是和解的文学作品和哲学美学理论层出不穷,中西方的自然观念、生态意识及生态思维都有一定的差异,出现了“同一自然,两种生态”的奇特现象。21世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生态问题已经摆在人类面前并亟待解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美学的高度来盾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紧张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提出了“生态美学”概念。它既是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人与自然的如何相处等问题进行的哲学美学思考,同时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进行自然美学的探讨。中国拥有生态美学研究的丰富资源,特别是以谢灵运,陶渊明和王维为代表诗人的中国古代山水诗呈现出的自然观及生态意识能够给今天的生态建设及生态美学研究带来启示,有助于建设现代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山水诗人那种回归自然,悠然自得,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生活态度,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可以为今日社会流行的旅游文化或旅游经济,甚至休闲文化和假日经济的建设提供帮助。山水诗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生态审美的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审视大自然的美,这无论在文学史上或美学史上都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12部“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中的13位公主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公主们对待命运不公、压迫束缚时的态度为标准,将公主们分为三类:等待命运型、改变命运型、掌握命运型,旨在讨论
科举与文学的关系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前辈学者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对于唐宋而言,明清科举与文学的研究深度还不够。因此,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大量收
万物本无形,  何来美与丑。  觉被万物染,  今就生景色,  禅中有大千,  大千在禅中。  画中是我禅,  禅中是我悟。  若能与共禅,  禅喜共充满。  2015.1.2.于画室传钵  我的绘画理论基础  人最可怕,最恐惧的就是死亡。而真修学佛的弟子们,对死亡不恐惧,不害怕,不颠倒。因为他们知道,死即是生,生即是死,生死轮回,从不休止。众生就是往返于六道轮回之间,【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修
很多人觉得胖是因为吃得太多,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很多人即使是喝白开水也会胖。原因在哪里呢?就是脾肾两虚。  脾主运化,如果脾虚,水谷精微就不能运送到全身,堆积起来就是赘肉,脾位于中焦,所以很多人胖都是从腹部先胖起来的。除了吃喝等生活方面的习惯会导致脾虚之外,思虑太多是脾虚的一个重要原因。  想得太多,新陈代谢会减缓  《内经·举痛论》说“思则气结”,想得太多了,气结于中焦,运行不畅,就会导致气
关于“红莲”故事的文本梳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木正儿、张全恭便对红莲故事作了初步考证,之后,谭正璧在《三言两拍资料》中对红莲故事的本事作了辑录。吴
所谓清肺食物,不外乎指那些具有清肺作用的食物,如胡萝卜、梨子、木耳、豆浆、葡萄、石榴、橙子、甘蔗、杮子、百合、萝卜、荸荠、藕、莲子等,这个说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众人的追捧。有些专家建议,适当调节饮食,就能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目的。  那么,这些清肺食物到底能否应对雾霾天气对呼吸系统造成的损伤呢?  清肺不等于“洗肺”  其实,清肺一词是中医概念,中医对痰热之邪阻于肺络之病证需要清肺化痰,清肺即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