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综述了心脏瓣膜组织工程的进展.Harken和Curtis很早就提出了理想的瓣膜替代物的标准:1、无炎性反应;2、无免疫反应→自体组织;3、功能结构良好并可以自己修复,终生享用;4、来源充足;5、表面具有抗凝性→不用抗凝剂6、可生长;7、依不同患者定做.近年来兴起的组织工程学为达到此目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按照组织工程学方法,用生物降材料构建瓣膜的支架形态,然后在支加上种植具有自体活细胞的组织成分,活细胞在支加上生长并产生细胞外基质,逐渐形成活的瓣膜组织.它具有非常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避免血栓形成、凝血和钙化的产生,同时可随机体的生长而生长,具有自己修复能力,因此其瓣膜的耐外性要明显由于目前生产的各类生物瓣.组织工程瓣膜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有广泛的前景.但目前组织工程瓣膜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支架材料.如何合成生物相容性好、降解速度匹配、机械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料仍面临很大挑战.2、体外"预调".体外调节包括力学调节和化学调节,力学调节指在体外建立能完全模拟体内血液流体环境的脉动系统;化学调节则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完全模拟体内微环境,最终在体外就构建出功能完备的自体组织瓣膜.3、细胞技术.目前人们尚未找到最佳的组织工程的细胞来源.细胞培养种植技术仍需进展,提高细胞粘附能力,保存细胞的生理功能.4、植入实验.目前所有植入实验的瓣膜都被放手了肺动脉瓣位,肺动脉血流为体内低压血流,瓣膜功能和结构能保持完整,一旦植入主动脉,组织工程瓣的机械特性,对抗增大了几倍的血流应力的能力以及在高压血流中细胞的粘附率都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