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病因使心功能减退、心排血量下降而出现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且医疗费用高,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因此心衰的防治一直是现代医学界中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逐渐成为焦点问题,学者们力图用现代科学方法论来衡量中医,而中医证型的量化、中医辨证的标准化则为热点之一。目的探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的方法研究心衰心阳虚证患者血浆中氨基酸如缬氨酸(Valine, Val),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异亮氨酸(Isoleucine, Ile)、亮氨酸(Leucine, Leu)、半胱氨酸(Cysteine, Cys)的图谱特点,以及此证型患者的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 EF),A峰E峰流速比值(E/A)等指标水平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自2009年12月到2010年4月,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急诊、留观、综合病区、心血管内科选取28例心衰证型为心阳虚型的病人。纳入后行相关理化检查,并留取受试者血液样本并使用RP-HPLC法得出受试者血浆氨基酸的图谱,观察其特点,并寻找患者的图谱指标、BNP与心阳虚证候积分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28例心衰心阳虚患者中,有1名患者症状较重,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故剔除,共观察心衰心阳虚患者27例(男9例,女18例,男女间各项一般资料无统计显著性差异)。患者心阳虚证候积分与氧分压(80.22±33.40mmHg)、二氧化碳分压(37.45±15.55mmHg)、射血分数(45.18±19.20%),A峰E峰流速比值无明显关系(r≈0);但有随BNP水平增加而增加的且呈直线的趋势。回归方程为Y=15.169 +0.000864XBNP (P<0.05)在固定的色谱条件下以RP—HPLC法检测27例心衰心阳虚患者的血浆,得出氨基酸代谢指纹图谱。缬氨酸(Val)、苯丙氨酸(Phe)、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在20min内得到分离,半胱氨酸(Cys)因含量极低检测不到。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分别以峰面积为自变量,心阳虚证候积分为应变量作散点图,可见心阳虚证积分有随缬氨酸和亮氨酸峰面积增加而减少,随苯丙氨酸及异亮氨酸增加面减少的趋势,但只有苯丙氨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12.112+0.0000254Xphe),余3种氨基酸与心阳虚证积分的线性关系在统计学上不成立。结论基于反相高效液相的方法测定氨基酸的代谢指纹图谱,具有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因血浆中半胱氨酸含量极低,未能够识别,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原因。其余4种氨基酸中苯丙氨酸与心阳虚证候积分存在明确的直线关系;心阳虚证候积分与缬氨酸、亮氨酸存在正相关的趋势,与异亮氨酸存在负性相关的趋势。在此研究基础上,氨基酸代谢指纹图谱有望可用于找出心衰心阳虚患者的证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