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也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是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也指出,“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由此表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不仅是高校教育者的使命,也是全社会的重任。当前,由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现象比较突出,学校、社会、家庭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力度不断加强,培育措施不断完善,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各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如何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工作,这是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分析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主客观方面的缘由,提出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对责任、责任意识以及大学生责任意识进行概念的阐述,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同时还概括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主要内容以及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价值所在。第二部分是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个人分析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主客观原因。如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联系不紧密,以及社会实践性不强;家庭责任意识教育倾向于现实性、功利性,未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对责任意识培育的实施力度不强等。第三部分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贴近现实,循序渐进等原则,通过加强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教育意识,创造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教育环境,打造优质的高校责任意识教育平台,创设浓厚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氛围,切实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