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测高和ECCO海洋模式资料研究全球海水热含量变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in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是整个地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能量转换方式之一。由于海水具有很大的比热容,因此,海洋能储藏巨大的能量,从而对整个地球气候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ECCO海洋模式和卫星测高资料,分别计算了ECCO海洋模式、热容模式和卫星测高模式的近全球海水热含量变化,并对三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   1.对2001~2007年间AVISO卫星测高观测的海平面高度异常数据进行了均方根(RMS)分析。在60天时间域和500km空间域平滑的基础上,其均方根(RMS)达到2.4cm。   2.计算了ECCO海洋模式、热容模式和卫星测高模式的近全球海水热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三者都能够较好地反演海水热含量变化。相比较而言,热容模式与ECCO海洋模式的结果符合得更好一些。   3.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海水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主要位于赤道太平洋、北太平洋的黑潮支流以及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流海域;其次,赤道印度洋的海水热含量变化也比较明显。   4.分纬度带研究了海水热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海水热含量变化的季节信号,其振幅大致随纬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在50°~60°纬度带又有所减小。   5.分别选取了四个不同区域(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中国东海和中国南海),以研究区域海水热含量变化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东海海域海水热含量变化的振幅明显要高于其它三个区域;除了中国南海存在明显的年际信号外,其它三个区域主要表现为周年信号。   6.研究了海水热含量变化的长期趋势(速率变化),发现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白令海、西太平洋暖池区以及西印度洋海域,海水热含量速率增加最为明显;在东印度洋、北太平洋黑潮支流海域以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水热含量速率下降最明显。
其他文献
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深部探测、油气方面以及寻找热水、找金属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例如实际工作中如何合理地布置测点、测线、和选择频点的密
学位
北京,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庄重的彭德怀同志追悼大会。会后彭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堂西一室,紧挨着老战友朱德的骨灰盒。这位功勋卓著而又蒙受
不忘当年亨二哥 石匠邹普勋,乳名亨二,名世家,号赞初,湖南韶山市韶山村人,其家南岸下屋场距毛泽东家上屋场仅百余米。 邹普勋曾同毛泽东一起读私塾、看牛、玩耍,自幼结下了
近几年,随着油气寒冬的来临,地震勘探对降低成本降低勘探风险的渴望日趋严峻。地球物理技术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有效的途径。而降低成本关键在于节省时间成本,提高效率;降低勘探风
学位
由全球定位系统(GPS)得到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已经成为电离层形态学研究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GPS硬件延迟的误差是此方法中获得TEC的主要误差源,甚至硬件延迟所带来的伪距延
(8月中旬至9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玉米和棉花进入成熟期和采收期,应做好作物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工作,确保丰产丰收。此外,该时期易出现雹灾天气,造成棉
菲涅耳带是衡量地震横向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参数,地震反射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菲涅耳带之内。准确地估计菲涅耳带不仅可以实现反射波最优孔径偏移成像,而且可以分离出绕射波场实现
辉石在上地幔中的含量仅次于橄榄石,包括斜方辉石(orthopyroxene)和单斜辉石(clinopyroxene)两个亚族。它们的晶体结构主要由硅氧四面体和镁氧八面体组成,硅氧四面体以共享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