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D44、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二者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进而发现二者的表达程度与胃癌分期的相关性。以期能为临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规范化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的手术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D44蛋白、CD13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D44、CD13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以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CD44与CD133表达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二者表达程度与患者TNM分期的关系。结果:(1)CD44主要表达于胃癌细胞的细胞膜,沿腺管基底侧或共壁腺体的共壁侧分布。在100例胃癌患者中,CD44的阳性表达率为45.0%(45/100),其中低表达30例,高表达15例。CD133主要表达于胃癌细胞的细胞膜及腺腔内肿瘤细胞碎片,部分位于胞浆内。在100例胃癌患者中,CD133的阳性表达率为36.0%(36/100)。其中低表达21例,高表达15例。CD44、CD133双阳性表达率为24.0%(24/100),双阴性表达率为43.0%(43/100)。(2)CD 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Lauren分型、T分期、N分期、TNM分期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WHO病理分型、M分期、是否存在脉管浸润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是影响CD4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独立性危险因素。(3)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TNM分期、是否存在脉管浸润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WHO病理分型、Lauren分型、M分期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是否存在脉管浸润是影响CD13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44表达与CD133表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314,p=0.001)。(5)CD44、CD133表达对T分期的影响显示,以CD44高表达组为参照,阴性组危险系数为0.430(P<0.05)。但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相比,虽然危险系数为0.8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D133高表达组为参照,阴性组危险系数为0.091(P<0.05)。但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相比,虽然危险系数较小为0.8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双阳性表达患者为参照,非双阳性患者的风险系数为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6)CD44、CD133表达对N分期的影响:以CD44高表达组为参照,阴性组危险系数为0.255,低表达危险系数为0.3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CD133高表达组为参照,阴性组危险系数为0.110,低表达组危险系数为0.2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双阳性表达患者为参照,非双阳性患者的风险系数为0.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CD44、CD133表达对M分期的影响:CD44、CD133表达程度的不同对M分期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双阳组与非双阳组进行分析后发现,双阳组患者的M分期显著高于非双阳组(P=0.000)。(8)CD44、CD133表达对TNM分期的影响:以CD44高表达组为参照,阴性组危险系数为0.241(P<0.05)。但CD44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相比,虽然危险系数较小为0.6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D133高表达组为参照,阴性组危险系数为0.367(P<0.05)。但CD133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相比,虽然危险系数较小为0.4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双阳性表达患者为参照,非双阳性患者的风险系数为0.0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1)CD44、CD133在胃癌组织中均有一定的阳性率,二者主要表达于胃癌细胞的细胞膜,在胞浆中也可见少量表达,CD44表达阳性率略高于CD133。(2)CD44、CD133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相关,提示二者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3)CD44与CD133的表达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机制相互促进,相互作用。(4)CD44、CD133与胃癌的分期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潜在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