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马克思主义灾害观,分析我国灾害损失评估现状,认为灾害损失评估关乎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与民生诉求等综合性重大问题。厘定灾害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认为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辩证统一于灾害损失评估。梳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从而理顺马克思主义灾害观理论逻辑,进而以此为指导,审视灾害损失评估。作为灾害治理的关键环节,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可划分为灾前预评估系统、灾中动态评估系统、灾后实评估系统。评估系统构成应有六方面要素:评估制度、评估主体、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结果。通过实际调研,归结灾害损失评估现状,当前灾害损失评估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层面——体制造成统计偏差;方法层面——评估结果质量不高;内容层面——忽视间接损失价值。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现行灾情评估机制难协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难达标,灾情科技评估水平待加强等三方面原因。从马克思主义灾害观的理论视域,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减灾思想为方法论,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提出优化灾害损失评估机制,引入多元治理思想,强调评估主体多元化、专业化、机制化;注重灾害的社会属性,丰富评估内容,关注社会系统损失评估,强化生态环境损失评估;引入市场机制,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保险核算功能,使灾害损失保险评估常态化;加强科技支撑,系统提升灾前预警、灾中跟踪评估能力;深化减灾机构体制综合性改革,覆盖涉灾行业的职能部门,设置专司评灾机构,提升灾害应对能力。通过灾害损失评估研究,丰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减灾思想,深化马克思主义灾害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