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CaCO<,3>表面活化及其对PVC的改性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橡胶等弹性体作改性剂来提高PVC的韧性,往往以牺牲PVC宝贵的强度、刚度、尺寸稳定性、耐热性及可加工性能为代价,显得顾此失彼,美中不足.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刚性粒子(RF)增韧PVC,不但可使PVC的韧性提高,同时也可使其强度、模量、热变形温度(HDT)、加工流动性能等得到改善,显示了增韧增强的复合效应.目前,RF增韧PVC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RF可分为刚性有机粒子(ROF)和刚性无机粒子(RIF).根据刚性粒子增韧改性的理论,采用填加经活化处理的n-CaCO<,3>填充PVC/CPE体系,研究了表面处理剂种类、用量,纳米CaCO<,3>用量,基体的韧性(CPE的用量)对PVC/C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纳米CaCO<,3>粒径急剧减小和表面物理化学状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偶联剂单分子层理论模型已不再适用于纳米粒子填料.经SB-99表面处理的纳米CaCO<,3>粒子可均匀分散在PVC中,粒子和界面结合良好,纳米CaCO<,3>在10﹪用量时可使PVC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一倍左右,同时基本保持其拉伸强度.通过对填充复合材料冲击断面观察证明,材料的增韧是由于基体发生大面积屈服所致.
其他文献
该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差热分析(DTA)等测试分析手段,主要研究了PO对β-CS的稳定作用及Q相-CS-CAF系水泥中各种组分对Q相形成的影响,并探讨了Q相-CS-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NMJ)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G与胸腺病变密切相关,故除内科治疗外,胸腺切除术是治疗
该课题便以这一实际工业应用问题为载体,在考察热处理制度对37SiMnPC高强钢棒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的基础上,对钢棒的延迟断裂性能和屈强比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求利用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