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u748291485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小海子组为目的层,综合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的岩石组合及沉积相特征、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储集空间组合、物性特征以及该地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该组的有利储层进行了预测。
  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和岩石学为理论基础,利用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识别出小海子组自西向东依次发育陆棚—斜坡—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相,并对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划分,得出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了台缘滩和台内滩微相的分布范围。
  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以及一系列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对该组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白云石化和溶蚀。而且白云石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巴什托-亚松迪区块和其周边区块上白云石化较为常见,巴楚隆起上白云岩则较少。白云石的成因机理主要有渗透回流、浅埋藏和中-深埋藏白云石化模式,其中深埋藏这类白云石化在研究区分布范围小,影响不如浅埋藏白云石化。而早期的同生期溶蚀由于在后期埋藏过程常常被改造,因此对于储层物性的影响不及后期的溶蚀作用大,保存较好的储集空间主要是由埋藏期溶蚀造成的。
  结合钻井资料和岩心薄片的分析,认为小海子组的储渗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缝,其中溶蚀孔洞是最主要的储渗空间,储层类型以孔隙(洞)型和孔隙-裂缝型为主。孔隙较发育层段的岩性主要为云化程度较高的岩类,且以残余粒屑灰质云岩和粉-细晶云岩为主。
  最后通过对沉积相展布、成岩作用和储集体特征的研究,认为白云石化是小海子组优质储层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云岩的储层物性要远好于灰岩,而处于台地边缘的粒屑滩和开阔台地台内滩等高能的浅水储集体,由于原始孔隙较大而且易出露水面遭受淡水溶蚀,又为云化作用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这二个作用叠加,将使储层物性最为发育。接着在深埋藏阶段,热液溶蚀对储层又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特别是对孔隙原本就较为发育的云岩来说,热液流体循环快,能够将沉淀物带出成岩体系,因此以溶蚀增孔为主。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成藏动力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条件、烃源条件和储集条件等成藏地质要素,揭示了川中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机理及成藏系统,建立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确定了成藏的主控因素,得到了以下认识:  1、古构造演化对川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成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现今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南北有异,在三台—蓬溪—南充线
学位
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与反演方法是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处理和解释手段之一,而目前常用的正演方法如射线追踪法、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法等,都没有考虑到地下介质的吸收作用。由于地下岩层是非完全弹性的不均匀介质,并且内摩擦力的存在,使得地震波部分弹性能量不可逆的转化为热能而耗散掉。利用常规的模拟方法合成的正演记录很难反映出地震波的传播特征,解释地震剖面的物理性质就会出现假象,因此用有效的正演方法对地震剖面进行正演具有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基坑围护工程越来越多,而地下连续墙更是基坑围护的重要施工工艺。笔者由苏州中心项目地连墙成槽施工过程中超深波检测发现的部分槽段槽壁失稳情况受到启发,以苏州中心项目基坑围护工程临近地铁侧的超深地下连续墙为研究对象,通过笔者在苏州中心项目的现场实习,结合在学校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及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引起槽壁失稳坍塌的各种因素及影响
5.12汶川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面状震源、破裂带长达300km,最大错动量为9km,地震持续时间长,地面震动响应强烈的特点。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高川乡大光包滑坡正是这一次地震过程中形成的巨型岩质滑坡,体积约11亿m3,堰塞坝高达690米,具有独特的特征,如高陡的后缘拉裂壁、滑坡上游侧长大拉裂面,滑坡下游侧长大的侧裂边界,滑体向门槛石沟临空抛射,主滑体在黄洞子沟逆冲“刹车效应”等等。  大光包
学位
钻探泥浆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泥水混合物,而是包括水基、油基、乳液等多种体系的钻探施工孔内循环介质,也称为钻井液。在钻探工程设计中泥浆方案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指导钻探现场施工的重要依据,钻探工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都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用的泥浆有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地质钻探工作量大幅提高,特别是深部钻探工作量越来越大,钻遇地层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泥浆方案的合理设计是成功进行钻探作业
大渡河中游位于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和安宁河断裂三条断裂组成的“Y”字型断裂的交叉处,为地震高烈度区,历史地震曾经给这里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本文以1786年康定73/4级地震诱发的摩岗岭滑坡为实例,以资料收集、现场地质调查研究为基础,并结合钻孔勘探成果,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各分区特征、坡体结构特征等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在分析总结之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滑坡成因机制,并还原了滑坡的演化发展
学位
本文结合典型实例,分析总结具有分级分块运动的巨型滑坡的特征和诱发滑坡运动的影响因素,采用先进物理模拟—土工离心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岩土工程理论为指导,从坡体变形特征、P(IV)位移场以及坡体内部应力变化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巨型滑坡的分级分块运动特征;文章以不同的工程实例为背景,分析和探讨了具有分级分块运动的巨型滑坡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1)通过对多个巨型滑坡实例研究,分析了巨型滑坡发生分级分
学位
本论文以涪陵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作为研究对象,在调研了国内外页岩气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收集了工区内钻井、录井、测井、地震及岩心分析等基础地质资料,应用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以及测井地质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了大安寨段页岩的沉积特征及页岩气资源评价的主要参数,初步估算了页岩气资源量并对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综合评价。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认识如下:  1、涪陵地区大安寨段沉积时期为大型淡
学位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西南部山区推进,在岩溶地区修建的隧道日益增多。在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问题,对隧道的施工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其中充泥型溶洞是最为常见、危害性极大的典型岩溶灾害体之一,若探测不及时或处治措施不恰当,易引发突涌泥、塌顶等岩溶灾害的发生。因此,如何准确有效的探测掌子面前方充泥型溶洞的规模、相对位置,建立隧道掌子面与溶洞间的安全岩盘厚度预测模型,以及选用何
发生于1952年的甲西滑坡位于雅砻江上游拟建甲西水电站坝址下游约2.7km处,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梯级过渡带上的高山峡谷地带,构造背景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其形成机制为倾倒弯曲-拉裂型,在雅砻江上游具有典型性。目前,在江水冲刷及暴雨作用下,滑坡前缘呈倒退式复活解体,如果复活解体堵江,将对甲西水电站修建、运行有一定影响。因此,研究滑坡形成及复活机制对认识雅砻江上游两岸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有重要意义;研究堆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