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入老龄化社会,因髋部损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加明显,据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开展近百万例髋部手术,患者对髋部手术后的缩短功能恢复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对院前急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今仍没有一种适合髋部绷带应用于手术后的患者,更没有合适的绷带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服务。本研究运用中医骨伤学“动静结合”理论为理论指导,结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材料学,设计并研制出髋部自粘性弹力绷带,应用于临床,既可以减少髋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以用于院前急救临时固定,防止髋部骨折再发移位损伤。同时探讨髋部自粘性弹力绷带的应用对临床疗效影响,以进一步明确本绷带具有的优势及临床疗效,便于临床应用及推广。针对患者的需要,加强髋部自粘性弹力绷带的研究,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方法运用中医骨伤学“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结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材料学,设计并研制出髋部自粘性弹力绷带,经过反复改进后应用于临床,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4月到2010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病房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63例,根据随机数据分成髋部弹力绷带组31例和普通条形弹力绷带组32例。分别对两组术后患者使用不同种类绷带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4周等不同时点进行调查,及时完成各项观测表的填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两种绷带的使用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完整的设计并研制出髋部自粘性弹力绷带。髋部自粘性弹力绷带组(实验组)和普通绷带组(对照组),在减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肢体肿胀方面,两组在术后第1-3天时肿胀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7天及第14天后,髋部绷带组肿胀值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减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疼痛效果上,两组术后第1天时疼痛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7天及第14天后,髋部绷带组疼痛指数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术后伤口渗血量的影响上,两组术后第1、2、3天及术后渗血总量的统计数据显示,髋部绷带组渗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肢体功能方面,两组术后第2、4周后,髋部绷带组Harris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髋部绷带组在改善术后患者Harri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运用中医骨伤学“动静结合”理论为理论指导,结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材料学,设计并研制较实用的髋部自粘性弹力绷带是一种可行的探索和研究。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髋部自粘性弹力绷带组患者在术后伤口渗血、肿胀、疼痛、功能恢复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弹力绷带组,明确了髋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髋部手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优势,并预示着良好的进一步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前景。